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2021年新能源阔步平价时代稳站降碳C位

2021年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节点:光伏风电装机量持续领跑全球,发电消纳实现双提升,度电成本持续降低;储能氢能炙手可热,备受资本市场青睐;新能源创新层出不穷,关键技术国产化不断取得突破,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中,新能源正不断革新,迈向高质量发展。

风电海陆并举全面领跑

产业链持续降本、新增装机超预期、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跃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平价时代全面到来之际,2021年风电行业的表现如预期般强势。

“十四五”开局之年,风力发电量在全国电力供应中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全国风电发电量达到5866.7亿千瓦时,同比增幅高达40.8%,新能源消纳能力不断改善,风电利用率达96.9%。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643万千瓦,增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全国风机并网装机容量站上3亿千瓦的新台阶,较2016年底实现翻番。连续12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稳居全球第一。

立足陆上,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1261万千瓦,增量蝉联世界第一,“三北”地区风电大基地开发如火如荼,中东部及南部地区风电装机你追我赶,陆上风电开发格局不断优化,风机叶片呼啸而出的绿电已吹遍神州大地。

奋进海上,2021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海上风电传统大省新增装机容量节节攀升,山东、广西等海上风电新秀不断突破,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82万千瓦,稳居全球之首。在各省“十四五”规划中,海上风电规划占据重要一席,直面2022年“去补贴”挑战,已然成为沿海电力负荷中心区域降碳的重要支撑。

2021年,去补贴冲击、原材料涨价、供应链吃紧等挑战并未阻挡风电持续降本,平价首年的陆上风机报价一再刷新降本纪录,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推动下的海上风机也正向平价之路奋进。主轴轴承、风机润滑油等重点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风电产业链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轻量化、大型化、一体化的技术突破占据着2021年的热搜榜,一度平分天下的双馈、直驱型技术类型持续推陈出新,半直驱型风电机组市场份额异军突起,从30年前戈壁滩上的千瓦级小风机,到如今10兆瓦及以上海上大风机正式登上市场舞台,中国技术已经从“跟跑”蜕变为“并驾齐驱”。

2021年,风电板块上市公司更是表现不俗,风电产业链制造企业在手订单饱满,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战略下,风电潜力已显,投资市场的火热更是让风电迎来了更高增长动力。

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风电大基地化开发建设、“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新年新动力,风电发展正酣。

光伏稳摘“双冠”实力引领

2021年是光伏正式迈入平价上网新时代的一年,是产业结构调整成绩喜人的一年,是大型光伏基地项目拉开建设大幕的一年,是中国光伏行业克服重重困难,继续领跑全球的一年,是我国光伏产业连续7年保持全球新增装机规模第一、累计装机规模第一“双桂冠”的一年。

光伏“去补贴”,与煤电同台竞技。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调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2021年新建项目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光伏告别补贴,迎来成人礼。这是国内光伏产业在经过10余年高速发展后的必然结果,此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合理引导投资、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还将保证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平价上网的背后,光伏发电优势不断凸显,竞争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9月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2.78亿千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2021年1-9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556万千瓦;光伏发电量24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在非水可再生能源中仅次于风电,位列第二;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达98%,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推动下,2021年前三季度分布式装机占比超六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调结构成效显著。同时,首批总规模约1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正在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有序展开。

装机规模全球领先离不开制造端的加持。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36万吨、1.65亿千瓦、1.47亿千瓦和1.3亿千瓦,均居全球引领地位。我国光伏制造业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出口量也迎来新高。2021年1—10月,出口总额达231亿美元,同比大增44.6%,打破了2011年创下的纪录。

光伏技术水平的进步,支撑我国光伏发电平价发展。2021年,PERC单晶电池量产最高效率达23.56%,平均转换效率提升至23.1%,较2020年22.8%提升了0.3%;我国企业、研究机构晶硅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11次打破世界纪录,在N型、P型、TOPCon和异质结电池技术方面均有突破。国内光伏发电技术的加速迭代促进了产业成本的持续下降。

“十四五”期间,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步入平价上网新阶段,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高质量跃升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光伏将唱主角。

氢能多点开花活力迸发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氢能全产业链“多点开花”、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一年。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等因素,我国氢能产业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产业广受重视,各地政府支持政策频出。截至2021年11月,已有北京、河北、四川、山东、内蒙古等29个省市区出台氢能政策。2021年8月,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正式落地,标志着氢能产业化应用进入政策支持加速期。

推动氢能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多个地区重点打造氢能产业集群。目前,国内已规划6个“氢走廊”项目,包括“成渝氢走廊”“长三角氢走廊”“广东粤湾氢走廊”“长江氢走廊”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和浙江“氢走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让绿氢成为减碳脱碳的重要途径。2021年以来,政府企业携手发力制氢端,电解水制氢规模不断提升,电解槽市场迅速增长。

氢能市场前景无限,企业“沾氢即火”。据国资委披露,截至2021年6月,已有超过1/3的央企在进行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投等央国企进一步加大氢能布局,与此同时,宝丰能源、隆基、阳光电源等大型民企也计划通过进军氢能产业实现转型及降碳目标。

产业降本加速。2021年以来,氢能设备及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突围,催化剂、双极板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部分产品和技术已追上国际水平,国内氢能企业更有能力和底气直面国际竞争。

与此同时,氢能在工业等领域中的脱碳作用得到更多重视,“氢冶金”技术成为钢铁产业实现低碳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酒钢集团已开始探索氢能炼钢,并逐步建成示范试点,氢气、一氧化碳混合气制铁、纯氢作为还原剂炼铁等技术正逐渐被解锁。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实现“从有到优”需进一步突破行业掣肘,在顶层设计引领下,挖掘氢能产业市场需求,让氢能产业发展有章可循,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直面的新课题。

储能跨越发展百花齐放

站在2021年尾,回首我国储能产业“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历程,“跨越式发展”成为产业的最好注脚。

2021年以来,有21个省区发布了风电光伏开发建设方案,其中14个明确了2021年度规模指标,如果储能按照10%计算,预计2021年装机量可达到1278万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数据,预计2021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400万千瓦。

复盘2021年我国储能的发展之路,产业总体上进入高速发展期,且各区域储能市场特征鲜明:华东地区主要以电网侧和用户侧工商业削峰填谷为主;西北地区主要以新能源+储能市场为主;华北地区以集中式新能源+储能、山西电源侧调频市场为主;华南地区主要以广东电源侧调频为主。

探究我国储能产业加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基于产业内生动力和海外市场的刺激,储能产业开始迈入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跃升增长阶段。

其次,我国储能行业从材料、设备、系统到回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当前,在主流技术与前沿技术上都有布局,并培育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南都电源为代表的一大批技术领先的储能厂商。行业龙头企业的军团式涌现,奏响了我国储能产业突破藩篱、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序曲。

再次,现阶段我国储能项目通过“共享储能”“风光水火储一体站”等规模化探索与运营,印证了合理配置储能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可有效缓解电网平稳化运行与新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大之间的冲突。

储能产业之所以能在2021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支持功不可没。2021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2021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目录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侧灵活配置资源,配置储能系统,改善电力供需状况,支持新能源高质量快速发展。

总体来看,“十四五”开局之年,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由此推动了储能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储能电芯、热管理技术、集成技术等均有突破;长时储能技术价值凸显,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相关公司融资接连创新高;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储氢、储热等先进技术也取得突破,储能技术创新进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最新相关

新疆年产160万吨光伏项目开工!

2025年4月10日,其亚集团年产160万吨有机硅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据悉,其亚集团年产160万吨有机硅项目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26年底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其亚集团依靠石英矿、工...

65亿!13GW!宁夏一光伏项目开工

4月10日,伏图拉(银川)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一体化基地及大型电站项目在我市临港产业园区正式开工。据介绍,伏图拉(银川)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一体化基地及大型电站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分两期进行...

2GW!大型国企再签光伏大项目

当地时间4月10日下午,上海电气与阿布扎比未来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沙特赛达维2GW光伏项目合作协议。赛达维光伏项目是沙特第五轮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NREP)的一部分,也是上海电气迄今为止承接的最大...

总投资25亿!3GW光伏组件项目签约

4月3日清电集团官微消息,3月28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2025年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活动上,清电集团总裁李海明与哈巴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治政代表双方签署了3GW光伏组件制造及50万千...

四川43.7亿光伏项目开工

2023年6月25日,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2025年3月26日上午,雅江县百亿产业暨柯拉二期光伏项目开工仪...

13.9亿!两大国企投建光伏电站项目

3月29日,四川省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光伏项目投资公告,阿坝马尔康日部英郎光伏发电获董事会通过。根据公告,川能动力与四川能投电力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推进四川省阿坝马尔...

7亿!20GW!浙江一光伏项目最新进展

4月1日,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受理义乌智拓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GW新型光伏辅材投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公告》。公告显示,义乌智拓新能源拟新建年产20GW新型光伏辅材投资建设项目,项...

阿特斯5.2GW光伏组件技改项目公示

4月2日,江苏盐城市大丰生态环境局发布盐城大丰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2GW光伏组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示。根据公示文件,阿特斯在盐城大丰计划建设年产6GW光伏电池组件项目。项...

再扩产8GW,光伏龙头项目获批!

2月24日,四川省眉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2025年2月22日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四期)扩产提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获批...

又一光伏项目落户浙江!

2025年2月14日,浙江诸暨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会暨首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据了解,在首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总投资239.7亿元的21个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据媒体报...

总投资超15亿!新疆一光伏项目开工

2月19日,中节能太阳能(000591)发布公告,宣布其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221团四连的第十二师产业园区低碳转型50万千瓦光伏项目于近日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5.45亿元,设计交流侧装...

25亿,一光伏项目落户南京

2月8日,英发集团总部入驻江北新区,同日集团氢光储充、电子制造和风光一体化研发生产项目正式启动落户南京。该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半月,成为新春以来新区首个开工大项目。根据南京广播电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