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中科院院士项目!又一柔性钙钛矿产业化电池组件项目签约落地

近日,浙江省诸暨市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会暨首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据了解,此次集中启动建设、投产投运的37个项目,总投资165.7亿元。其中,钙钛矿产业化的院士项目--苏州尚柔新能源有限公司"柔性钙钛矿太阳能发电材料和光伏组件产线项目"签约诸暨经济开发区。尚柔新能源由中科院...

华为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约:有望合作氢能源、储能等技术

华为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目前已经有赛力斯、极狐等产品问世。虽然华为目前的定位不是整车制造商,而是汽车智能驾驶模块的供应商,但其技术触角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延伸。7月8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出席此次活动的有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

减少缺陷,提升性能,中科院福建物构研究所太阳能电池获进展

近几年来,新兴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发展较快,在短短十年里其光电转化效率(PCE)从3.8%发展到目前25.5%的认证效率,被视为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阳能电池之一。尽管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与多晶硅薄膜电池相媲美,但是电池的长期稳定性远未达到商业化要求...

中科院公布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进展

5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专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近期围绕碳中和问题所布局的咨询项目进展情况。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

中科院等研发快速提取硒化锑太阳能电池热电子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从器件设计和太赫兹光谱研究等方向出发,发现了低毒、低成本硒化锑(Sb2Se3)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快达几个皮秒的热电子提取过程,并成功抑制其缺陷复合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最佳途径

4月14日,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1)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最佳途径。他认为,在能源利用的充分性方面,氢能大容量、长时间的储能模式对可再生电力的利用更充分;从规模储能经济性上看,固定式规模化储氢比电池储电的成本低一个数...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揭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荷传输新机制

4月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揭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荷传输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Subtle Side Chain Triggers Unexpected Two-Channel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y Enabling 80% Fill Factors and Efficient Thick-Film Organic Photovoltaics"为题目发表在《...

中科院理化所郭维AM:范德瓦尔斯异质结上的平衡态离子能发电

摘要: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郭维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的光诱导离子输运系统。这项研究工作实现了光能到离子能发电的概念。光诱导的定向离子输运可看作人工纳米流体中一种新的非对称输运性质,这将激发广泛的基础研究和诸多实际应用。关键词: 范德瓦尔斯...

中科院院士王光谦:碳中和目标宜分省推进

分省碳中和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且是区域化的政府行为。不同省份地理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支柱产业不同,省一级的行政力量最能契合当地实际去推动碳中和。"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一个全国的大概念,但如果分解到各个省,压力是完全不同的,责任也不一样。比如北京、四川、青海、内...

减少缺陷,提升性能,中科院福建物构研究所太阳能电池获进展

近几年来,新兴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发展较快,在短短十年里其光电转化效率(PCE)从3.8%发展到目前25.5%的认证效率,被视为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阳能电池之一。尽管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与多晶硅薄膜电池相媲美,但是电池的长期稳定性远未达到商业化要求...

中科院李永舫等人:新型窄带隙受体实现高性能串联有机太阳能电池

串联有机太阳能电池(OSC)是基于单片连接两个OSC的器件结构,现已被广泛用作一种简单而可靠的方法,以实现更高性能的OSC并更好地利用近红外太阳能。在串联OSC中,可以通过使用宽带隙子电池收集高能光子和另一个窄带隙子电池利用低能光子来有效地扩展吸收光谱的波长区域。同时,串联OSC的开路电压(VOC)是两...

中科院大连: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能效超81%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李先锋和张华民带领团队,研发出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经测试,该电堆在30kW恒功率运行时,其能量效率超过81%,100个循环容量无衰减。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直接并网难等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

宁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成功研发可“变形”太阳能电池

日前,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获悉,隶属该研究院的柔性光电材料团队通过器件结构设计结合柔性替代材料的办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可折叠和可拉伸纸基太阳能电池,未来有望在便携可穿戴、柔性自供电电子系统等领域得到产业化应用。柔性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功率质量比、可变形等优点...

以废治废!中科院城市环境所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方面取得进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储能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和产量近年来也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0年至2017年锂离子电池累计完成量达到444.3亿只,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据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其市场份额为69%。由于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锂电池终将报废而成为巨大的城...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出光伏单晶炉氩气净化回收技术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带领团队与大连连城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光伏单晶炉氩气净化回收技术。该技术为光伏晶硅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填补了我国在太阳能光伏晶硅制造领域这一技术空白。氩气在空气中含量极低(仅0.93%), 通常作为副产物从空分制氧过程中分离提取,高纯氩气生产成...

27.0%!中科院四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研制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研究员团队联合陕西师范大学杨栋研究员,通过将半透明钙钛矿电池与高效硅异质结薄膜电池结合,组成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7.0%的四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经过数十年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

阳光电源携手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成立“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

10月20日,阳光电源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合肥签订制氢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高级副总裁赵为、战略副总裁解小勇,大连化物所副所长蔡睿、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邵志刚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根据协议,双方秉持“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自主创新、重点突破”的方针,...

中科院微生物所创建新生物光伏系统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人员设计并创建了一个具有定向电子流的合成微生物组,解决了蓝藻直接产电活性微弱的问题,提高了生物光伏(BPV)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随着能量转化效率的不断提升和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累计已超过500 GW。但部分光伏材料含有毒...

中科院院士详解电动汽车起火原因 快充过多导致

近日以来,蔚来、特斯拉以及国内传统汽车品牌的电动汽车起火自燃事故频发,其中特斯拉在3个月就自燃4次,其中一次特斯拉在上海还引燃了车库停车位附近的其它汽油车,令人不寒而栗,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引发了消费者们的集中关注。6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详解了电动汽车起火的原因,表示大功率快速充...

中科院、省发改委调研组到张家口市调研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情况

6月3日至4日,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聂晓伟率调研组到张家口市调研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总体情况,产业创新发展专项、中科院先导A专项等项目建设情况,重大工程、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以及第九次省部协调推进会有关准备工作情况。市长武卫东与调研组一行座谈交流,市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