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国家电投、爱旭、太阳井、罗博特科、迈为积极布局,铜电镀2024年将迎来大规模量产应用!

太阳电池铜电镀金属化技术路线尚未定型,主要工序包括种子层沉积、图形化、电镀及后处理四大环节。太阳电池铜电镀金属化工艺的发展已有多年,在2023年终于实现了量产突破。通威、国家电投、爱旭、太阳井、罗博特科、迈为、三孚新科、太阳油墨、爱康、捷得宝等电池生产商或技术、设备企业积极推进技术开...

电力高层人事调整!8单位10人

万劲松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万劲松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曾任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此次任免后,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增至3位,分别是任京东、何洋、万劲松。国家能源局网站显示,目前局领导分工是: 局长章建华负责全面工作,副局长任京东 分管...

重磅!光伏电池专家加盟泉为科技

近日,泉为科技通过官方公众号宣布,南开大学孙云教授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正式加入泉为科技。据了解,孙云教授是我国太阳能电池技术专家,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孙云教授自1987年开始从事薄膜太阳电池材料、器件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多次参加或主持国家...

南开团队研获高效“低铟无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不断推进,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推动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之一。近日,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低铟无银",在节约制造成本的基础上,让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接近26%,是目前已发表的"...

开辟太阳能高效利用新路径

晒晒太阳就能振动,光照不停、振动不止。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陈永胜教授与中国药科大学周湘副教授合作团队近日共同开发出一种基于多孔薄膜的自振荡"太阳能人工肌肉发动机",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稳定、持续的机械能,给人类高效利用太阳能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介绍该研究工作的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

补链 强链 延链 绿链——2022中国光伏绿色供应链大会在浙江秀洲盛大启幕

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双碳"背景下,近期国家主管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已经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将全面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政策、市场...

《天津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印发

3月2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方案》明确: 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持续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扩大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规模。推动储能技术应用,提升电网消纳...

【独家】HJT一周动态报告11.20

1、异质结即将投产?金刚玻璃与中环股份签下6.67亿元N型G12单晶硅片!11月18日晚间,金刚玻璃(300093.SZ)公告宣布,根据公司光伏电池和组件业务的战略规划及经营发展需要,公司子公司吴江金刚于2021年11月17日与中环股份(002129.SZ)下属孙公司天津环欧国际硅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单晶硅片销售框架合同》(...

祝贺:钙钛矿、异质结惊现两位院士!

11 月 18 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教授、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Grätzel)成功入选。记者注意到,两位教授都从事光伏相关研究并取得杰出贡献。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教授入选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2019年,刘益...

看到中国光伏发展的势头,美国人不服都不行

光伏发电7月16日,由能源杂志主办的"2021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传出一组数据引人注意: 截至目前,全球光伏累计装机760.4GW。其中,2016年-2020年累计装机526GW。如此大的装机容量,中国贡献了非常大的比重,表现抢眼。2020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0GW的仅有5个国家,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累计光伏装机254...

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迈上新台阶

记者4月23日获悉,南开大学陈军院士领衔完成的"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与反应机制"项目,获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目前,该成果的转化正在稳步推进,将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电化学...

突破!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迈上新台阶

记者4月17日获悉,南开大学陈军院士领衔完成的"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与反应机制"项目,获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钠离子电池被科学界普遍认为极具发展前景,然而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倍率性能欠佳等问题,制约着钠离子电池的转化应用。陈军院士团队十余...

我国科学家研获高性能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11月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电子》(Nature Electronics)刊发了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他们在柔性透明电极与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得的突破性进展。陈永胜团队制备了同时具有高导电、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银纳米线柔性透明电极,将其用于构筑柔性有机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迎来商业化“黎明前夕”

南开大学陈永胜团队引领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向太阳要能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牛 瑾陈永胜教授团队人员展示制备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吴军辉摄▽ 有机太阳能电池柔性特征和该研究工作示意图。陈永胜教授(中)与科研团队成员交流。 吴军辉摄"唯有解决高效利用太阳能的科学问题,才是人类...

2018年太阳能电池十大效率突破

对于太阳能光伏行业来说,电池效率是一个敏感词汇,因为它代表着整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它也承载着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之所以太阳能发电没有在全球发展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池效率太低。这也就意味着,太阳能发电要获得不断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对于太阳能光伏行业来说,电...

天津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北辰区光伏产业示范园区

10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着力提升光伏、风电等领域发展效益。到2020年,风电及光伏传统领域工业总产值要达200亿元。要建设滨海新区风电产业、北辰区光伏产业示范园区。依托滨海新区的国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挥本市风电...

天津印发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北辰区光伏产业示范园区

今天(10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着力提升光伏、风电等领域发展效益。到2020年,风电及光伏传统领域工业总产值要达200亿元。要建设滨海新区风电产业、北辰区光伏产业示范园区。依托滨海新区的国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挥本市风电...

晶澳太阳能副总裁曹博:2050年全球光伏安装量将达2万GW

经历了近2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由当初的小树苗长成到如今的枝繁叶茂,这背后,不仅是行业本身的前行成长,也包含着光伏人的奉献与求索!无论是光伏行业的开拓者,还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们选择光伏产业并为之奋斗,用每一滴汗水浇灌出了今天的产业盛景,每一位为光伏做过贡献的人,都值得被铭记!不...

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技术获重大突破

据媒体报道,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突破性进展。他们设计和制备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实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一最新成果让有机太阳能电池距离产业化更近一步。介绍该研究的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