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新型太阳能电池即将转化
这两天,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传来好消息,他们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具备了产业化条件。这款电池,厚度只有0.8微米,相当于传统太阳能电池的二十分之一,可以应用在深空领域的航天飞行器等狭小表面。为了探索出最稳定的材料构成,南开大学组建化学材料合成制备、物理光电、数字建模等交叉学科团队...
这两天,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传来好消息,他们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具备了产业化条件。这款电池,厚度只有0.8微米,相当于传统太阳能电池的二十分之一,可以应用在深空领域的航天飞行器等狭小表面。为了探索出最稳定的材料构成,南开大学组建化学材料合成制备、物理光电、数字建模等交叉学科团队...
7月4日,从天津滨海高新区获悉,天津滨海高新区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光伏新质生产力产业链新生态,近日,天津滨海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局组织举办光伏产业对接活动。天津滨海新区新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代表,正迎来前所...
2023年 2月23 日,泉为科技(安徽)异质结产业集群基地(简称: 泉为安徽泗县基地)破土动工。2024年4月25日,仅仅相隔 427天,在安徽省各级政府、业界同仁及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下,这座被业内和地方政府寄予厚望的、总投资百亿元、占地1750亩的现代化绿色能源基地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迎来投产运营。这是继泉为...
1、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项目启动!天合、隆基、北大、南大、浙大、拉普拉斯等10家单位承担近日,由南开大学牵头,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和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家单位...
近日,由南开大学牵头,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和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家单位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钙钛矿/晶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量...
3月15日,长江电力发布公告,董事会于近日收到董事长雷鸣山先生的辞职报告。因工作原因,雷鸣山先生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据了解,长江电力是三峡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水力发电、投融资、抽水蓄能、智慧综合能源、新能源和配售电等业务,经营区域覆盖中国、秘鲁、巴...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儒军教授、化学学院刘永胜教授科研团队在日常可穿戴体温调节服装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研发出仅用太阳光驱动的全天候自持续人体热管理衣物。12月1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其研究成果。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科研团队合照。南开大...
近日,南开大学孙云教授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正式加入泉为科技。孙云教授的加入,将为泉为科技在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光伏组件以及储能技术的研发创新和生产工艺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在公司的战略规划、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使泉为科技在光伏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强。孙云教授是我...
进入12月中旬,全国突然一秒入冬,光伏人也扛不住这突然的爆冷。不过,近日,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研发了一项"太阳能"衣物,利用该项技术,可以让穿着者保持恒温,再也不怕严寒!太阳能保暖衣,听起来有点科幻,但确实靠谱!该项研究不仅效果突出,还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和南开大学有...
2023年10月21日,泉为科技与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在泉为科技山东基地共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张丽文与泉为科技总经理雷心跃合影▲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张丽文一行与泉为科技专家合影...
11月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电子》(Nature Electronics)刊发了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他们在柔性透明电极与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得的突破性进展。据了解,陈永胜团队制备了同时具有高导电、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银纳米线柔性透明电极,将其用于构筑柔性有...
相对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有限年代而言,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的清洁能源。攻克太阳能利用技术难关,对于解决能源危机,确保能源安全,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对于传统以晶硅等为基础的无机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能耗大、污染重,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强、环...
作为下一代光伏发电技术,薄膜光伏产业越来越为行业人士所重视。在前日举办的OFweek 2018(第九届)中国太阳能光伏高峰论坛上,南开大学的孙云教授展开了主题为《薄膜太阳电池发展及挑战》的高水平演讲。他在演讲中将硅基薄膜、碲化镉、铜铟镓硒三种薄膜太阳电池与晶硅电池进行了比较。南开大学教授孙云...
有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进步速度,可说是一日千里,4 月份才有科学家突破 15% 的纪录,近日中国南开大学团队更是将效率提升至 17.3%,还表示突破到 20% 以上并非不可能。硅晶太阳能为目前最常见的成本效益比最高的太阳光电技术,商业化转换率达 15%~22%,更有 20~25 年的可用寿命,只是由于其转换效率预期...
记者10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陈永胜教授领衔的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突破性进展。他们设计和制备的具有高效、宽光谱吸收特性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实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一最新成果让有机太阳能...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慧琳 朱彦儒)日前,南开大学电光学院光伏实践队赴青海进行了为期6天的调研走访,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及社区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充分了解当地光伏产业和人民生活的现状,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可行性对策。在到达青海省海东市后,实践队成员先后与共青团海东市平安区委及海东市发改委环...
7月29日,来自南开大学的青海光伏产业及光电建设调研团队来海东市参观考察,并就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技术方面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调研团队队长李顺恺表示,南开大学拟在海东建一座用于产学研究的微型科技实验基地,为海东的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据了解,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办...
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持之以恒地在光伏领域投入研发力量,其中低成本、大面积的CIGS(铜铟镓硒)电池已经可以看见成效。其市场份额虽然只占整个光伏市场的不足10%,但随着CIGS制造技术获得突破以及技术成熟度的提高,该产品将打破光伏市场晶体硅电池单一垄断,以其卓越的性价比成为一种非同质化的高端产品,将...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在有机光伏领域获得重要进展,最新成果于11月24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子刊“Nature-Photonics”(“自然-光学”,影响因子29.958),并取得9.3%单节器件光伏效率。有机光伏技术是极有前景的绿色能源技术,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
2014年8月28日,由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承办的“新型光伏材料与高效电池技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伯苓楼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领域著名专家赵玉文先生,国内薄膜太阳电池领域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院长戴松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