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有序开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船舶的试点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依托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有序开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船舶的试点。...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依托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有序开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船舶的试点。...
6月7日,凯盛科技在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披露了人工合成高纯石英砂(合成二氧化硅)业务的进展情况。凯盛科技表示,公司合成高纯石英砂产品可用于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针对半导体用的纯度可达6N-7N,光伏坩埚内层材料的纯度要求比半导体级低。公司产线建成投产后,具备较好盈利能力,实际成本要在投产后...
美国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新方法,用于观察钙钛矿材料在合成及从液态前驱体到固态薄膜转变过程中的结构和力学。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成果,将为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和可靠性大规模工艺的开发,提供新的见解。图片来源: Berkeley Lab
8月13日,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实验室消息称,燕山大学在新型非晶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日,由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课题组赵智胜等人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在新型非晶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Discovery of carbon-base...
近年来,双模式发光多功能材料因其在防伪、显示、固态激光、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其中,稀土掺杂的发光材料由于稀土离子具有丰富的电子跃迁能级,可产生从紫外、可见到近红外的发射光,引发学界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环境安全监测研究组(张洪武团...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新近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这在全球属首次,有望加快绿色氨生产的步伐,催生新的绿氨经济。氨是全球重要的化肥生产材料,有助于维持全球的粮食生产。目前,人们使用名为"哈伯―博世流程"的成熟工艺。但该工艺生产1吨氨会排放出1.9吨二氧化碳,...
光伏国内首个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10月15日在甘肃省兰州新区,接受了专家组验收鉴定,并在16日的论坛上宣布通过验收。总投资约1.4亿元,配套建设总功率为1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为电解水制氢设备提供电能。10月15日上午,在乾安县道字乡效字村,总投资2.5亿元的阳光电源2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50兆...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的谷端直人助教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采用高成型性氯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制作了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极,并实现了稳定的充放电循环。研究团队成功地在惰性气体和常温常压环境下合成了以前需要在有毒气体和高温下处理的氯化物材料。另外,仅利用压缩粉末这种简单且环境...
根据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SERIS)的数据,对于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开发商而言,双面太阳能组件与单轴跟踪器的结合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一个研究小组基于美国宇航局的辐照数据模拟了各种太阳能设计的性能。与现场数据比对后发现,在93.1%的分析区域内,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最低的是双面和单轴跟踪器的混合...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非富勒烯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侧链和端基同时氟化策略设计并合成了具有三维堆积和激子/电荷传输的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2015年,占肖卫课题组提出了稠环电子受体的概念,发明了明星分子ITIC(Adv. Mater., 2015, 27, 117...
1月17日,新年伊始,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该项目迈出了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太阳燃料合成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而电解水制备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甲醇等液体燃料,把可再生能源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17日对外披露,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当日在甘肃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该项目迈出了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全球首套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试车成功图为光伏发电。 大连化物所供...
近日,国内首个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晶澳太阳能为项目配套的10MW光伏发电系统供货全部高效PERC组件,助力我国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及能源结构变革。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利用太阳能发电实现电解水制氢,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甲醇等...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的电池对其电动汽车的功能至关重要,该公司的电池系统是行业内的标杆,因为其电池的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都比竞争对手的要高。不过,尽管如此,特斯拉最近又提交了一项电池系统整合专利,让其电池的性能远超其他公司。虽然特斯拉目前的电池系统已经是业内最好的,但是仍然可以变得更具成本...
由欧盟“Horizon 2020”研究及创新计划与瑞士SERI(瑞士国家教育、研究和创新秘书处)联合出资研发的SUN-to-LIQUID项目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并计划于2019年12月31日结题。这个历时长达4年的项目旨在通过集中太阳能对水、二氧化碳的作用来生产可再生的运输燃料。该项目的合作伙伴包括苏黎世联...
LDH超薄纳米片光催化合成氨示意图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液氨可直接用作化肥,农业上使用的氮肥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以氨为原料。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1亿吨以上,其中约80%用于化学肥料,20%用作...
(a)高分散的Si-ZSM-5@GO晶体的SEM图;(b)单个Si-ZSM-5@GO晶体的SEM图;(c)Si-ZSM-5@GO沸石晶体的TEM图和原位电子衍射图,表明晶体沿c轴方向生长;(d)氩气吸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图。氧化石墨烯(GO)是合成石墨烯材料的重要前驱体,其表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基团,例如羟基、环氧基、羧基等,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
一直以来,利用廉价的二氧化硅或硅酸盐制备硅材料都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目前工业上采用的方法依然是高温碳热还原法(>1700℃),所制备的硅大都为块材,难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2007年至今,650℃条件下镁热还原二氧化硅是主要的制备纳米硅材料的方法,但该方法条件苛刻,容易产生副产物Mg2Si,且...
目前,主流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主要有两种架构,即多孔结构和平面型结构。这两种结构中,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存在形式均为基于多晶纳米薄膜,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0%。对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体系,单晶器件的光电性能要远远优于目前广泛采用的纳米晶薄膜器件。主要得益于单晶样品...
据河南许昌学院学报报道,该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郑直课题组最近在新型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的《道尔顿》杂志。据了解,传统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虽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光电转化效率,但随着能源和环境两方面问题的日益突出,其生产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