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在诺奖颁布前,这家光伏企业早已秘密布局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本届诺贝尔化学奖在正式颁布前,获奖人员名单本应严格保密,却出现了泄密事件: 在诺贝尔委员会宣布结果以前,他们的名字就被内部人士提前泄露给了瑞典的媒体。这在诺贝尔委员会一度引发了混乱和恐慌,不过幸好没有搞错。Moungi Bawendi、Louis Brus 和 Alexei Ekimov,这三位科学家因发现和制造量子点而获...

北京将打造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

9月16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等部门主办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的《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指出,我国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正取得积极进展。在论坛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表示,北京要打造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继续布局氢能等未来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成焦点能源...

异质结,10吉瓦!人造太阳,重大突破!

8月25日,"2023HJT异质结&叠层技术产业峰会"在上海举行。业内人士在会上纵论HJT(异质结)电池发展,并认为HJT异质结技术创新正朝着纵深发展,2023年底HJT电池的生产成本将与PERC电池接近打平,HJT电池的全球累计出货量将首次达到10吉瓦(吉瓦: GW,功率单位,1吉瓦=10亿瓦)级别,HJT的供应链将趋于成熟。...

李岩:中国能源格局巨变时刻

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不仅需要技术不断突破,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这一消息,意义重大。风电光伏增长最大足量、及时和稳定的能源供给是国民经...

DAHON大行韩德玮:从物理学家到现代折叠车之父的变与不变

深圳2023年5月26日/美通社/ -- 2023年,大行年度新车全部加装"马甲线",此专利技术由折叠自行车业领军人物韩德玮博士主导研发。通过室内外实验和骑行数据分析论证,由此技术加持的大行新车比以往自行车产品更刚更强更快。大行集团董事长 韩德玮本年内,韩博士更将国内外发布四篇学术文章,详细阐述各类自...

中科院原院长:碳中和下能源3大方向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大规模无序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持续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巴黎协定》,要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全球要在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各国积极响应,陆续制定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

十万亿新兴工业新能源市场正式诞生

一个超过十万亿人民币的新兴工业绿色新能源市场正式诞生!贝卡萨斯电力有限公司和蒙洛朗国际绿能公司的高频分子撞击发电机技术在内蒙古乌审旗大牛地煤碳物流工业园区发电成功,此次发电及测试为首次应用绿能于工业发电园区场景,为替代化石原料工业发电提供了首次示范,在过往的再生能源技术中,无法从再...

朱民:全球经济复苏下的绿色投资与增长机会

4月20日-21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主办的2023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中英对话机制"一带一路"金融与专业服务公使、IMF原副总裁朱民在会上发表题为: 《加大碳中和投资: 短期助增长,长期促转型》主旨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

中科院原院长:碳中和下能源3大方向!

导言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大规模无序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持续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巴黎协定》,要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全球要在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各国积极响应,陆续制定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

30年后有望用“人造太阳”供能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描述的'重核聚变'是通过'烧石头'的方式实现行星发动机的能量供应。"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当前工程角度来讲,"重核聚变"暂时还不属于重点研究方向,然而现实世界人类利用轻核聚变实现聚变能源的利用指日可...

访谈:投资人预言2023,90%机构希望只谈新能源

在半年前的一篇氪记中,有23位投资人曾向「暗涌Waves」做出未来预言,比如: 市场的癫狂不会重现;一级市场的人民币化将加剧;政策会成为投资中的首要因素,等等。事后来看,这些判断几乎百发百中。这可能也是如今一级市场的一个特征: 变化逐渐匀速了。但有一点变化还是更突出: 姑且称之为“科技革命...

“人造太阳”商业化之路仍很漫长

长期以来,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的终极能源"。近日,美国能源部宣布,科研人员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实现了核聚变"点火",即核聚变实验中产生的能量多于用于驱动核聚变的激光能量。美能源部称这一"重大科学突破"将为国防及清洁能源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据此,有观点认为,"可控核聚变很快就能商业化"...

各国都在“种太阳”,“人造太阳”照亮地球还要多久?

随着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在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协同作战的今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有耐力、能长期投入的"国家队"和更灵活、试错成本更低的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推动形成良好创新生态。核聚变领域又获重要突破。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实现了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人造太阳”离我们还远吗?

核聚变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其下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称这一重大科学突破将为国防及清洁能源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有专家表示,虽然核聚变技术距离走出实验室、实现商用还存在一定距离,但是对于帮助人类...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的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11月22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ITER“防火墙”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取得重大进展,完成首件制造。并且,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的通知

沪科合〔2022〕28号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根据《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参照科技部等九...

安徽合肥“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新增光伏装机1.86GW以上!

8月30日,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的能源保供目标: 全社会发电总装机达到1195万千瓦左右,天然气装机26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49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400万千瓦。电力生产量352亿千瓦时,一次电力生产量增加到62亿千瓦时。低碳转型...

杜祥琬: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

8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发表了题为《能源的故事和双碳目标》的演讲。杜祥琬在演讲中从人类社会对薪柴、木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数次发现谈起,介绍了人类社会随着各类能源使用而发生的剧变。他表示,要正确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还不到技...

中国到2023年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将与燃煤持平

能源一直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主线,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未来的体现。近期全球能源供应链持续趋紧的背景下,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3日报道,道达尔能源(Total Energies)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普亚纳(Patrick Pouyanne)在巴黎举行的Evolen会议上表示,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亚洲部分地区对石油类燃料的需...

世界能源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及热点追踪(2021)

国际能源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度活跃的技术创新推动了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变革。各国从能源战略高度制定能源技术规划,推动能源低碳化和绿色可持续化发展。持续跟踪全球能源领域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把握能源技术前沿、进展和发展态势,分析能源技术创新布局,对描绘我国能源发展蓝图、制定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