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上海临港研究能源“洪荒之力”
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历次技术革命,都在验证这个观点。今天,当全球加速探索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可控核聚变时,在上海临港,有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也加入了这场未来之争。团队掌门人,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杨钊,想要做一件超越人们想象空间的事: 研制出Q(聚变能...
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历次技术革命,都在验证这个观点。今天,当全球加速探索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可控核聚变时,在上海临港,有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也加入了这场未来之争。团队掌门人,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杨钊,想要做一件超越人们想象空间的事: 研制出Q(聚变能...
鉴于地球上已知的化石能源根本不可能满足未来AI的能源需求,"新能源能力"将成为除科技外另一把"掌握未来算力的关键钥匙",核能和光伏或将成为破局的两大关键。2022年出现的ChatGPT惊艳全球,今年,主角咖位被Sora取代。业界预测,快则2年,慢则8年,真正意义上的人工通用智能(AGI)就会实现。随着AI浪头扬起,...
时光壮阔落笔,岁月浩荡成歌。2023年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大发展、大跨越的极不平凡一年。在"双碳"目标的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清洁转型之路加速迈进,交上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成绩单",接连迈上"三大"新台阶: 2023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约3.3亿千...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可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具有清洁、高效、无限供应等优势,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2023年以来,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和相关产业生态搭建迎来多个里程碑式突破,"人造太阳"商业化大门正在开启。经济之声系列报道《"人造太阳"照亮你我未来》,本期推出:...
1月22日,广东省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提出,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重点建设光伏生产设备、辅料、逆变器和高效PERC电池生产基地;以珠海、韶关、江门等为依托建设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产品集聚区,推进建设广...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26日报道,为将核聚变发电推向实际应用,日本将于2024年3月成立横跨政、企、学界的新组织。该组织包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等参与核聚变反应堆建设的企业、原料供应商、商社、初创企业等大约50家企业和团体,其任务是推进技术开发并拓展销路。许多相关领域主导企业参与其中,将为...
12月26日有投资者向通威股份(600438)提问, 尊敬的董秘,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发展清洁安全的新能源,未来可控核聚变可以解决全人类的能源危机以及气候危机,一旦可控核聚变研发成功,光伏,风电将毫无意义,请公司抓紧布局可控核聚变可以吗?国外现在都在努力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商业化了!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
来源: 新华社 时间: 2023-12-04 09: 43日本和欧盟共同建设、位于日本茨城县那珂市的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12月1日开始运行,向实现"人造太阳"又迈进了一步。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那珂研究所1日下午举行了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JT-60SA开始运行的纪念仪式。日本文部科学大臣盛山正仁、欧盟委员会负责...
在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一张张原片玻璃经过磨边、镀膜、打孔、丝印、钢化等工序,被加工成太阳能电池面板和背板,从安徽滁州销往全球。近年来,滁州市因拥有全国储量最大的石英矿,吸引了包括福莱特、正泰、天合储能等长三角地区太阳能光伏和储能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无中生有"创造了一...
绿色发展是全球共同的目标,绿色能源正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抓手。据报道,中国石化川维化工公司的"万吨级天然气制乙炔成套技术"近日将再次走出国门,出口乌兹别克斯坦,为当地提供绿色能源技术"中国方案",助力"一带一路"。此前,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每天发电1亿多度,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
10月26日,英国颁布史上最大规模的能源立法――《2023年能源法》(Energy Act 2023)(以下简称《能源法》)[1],[2],为英国能源生产、能源安全、能源监管建立完备制度,旨在兑现英国政府在清洁能源、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和韧性方面的关键长期承诺。《能源法》获准也使得英国成为首个为核聚变能监管立法的...
据中国科学报,近日,世界上最新、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成功点火,成为实用核聚变能源漫长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据《科学》报道,JT-60SA是一个由日本和欧盟共同合作建造运行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位于茨城县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JAEA)内。ITER计划欧洲执行机构――欧洲聚变能组织(F4E)...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5月17日报道,围绕核聚变发电,各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以实用化为目标展开激烈的竞争。要发生核聚变反应,必须将燃料加热到1亿摄氏度以上,形成原子核质子和电子自由移动的等离子状态。控制具有高能量且不稳定的等离子体的技术不可或缺,包括利用强力磁铁封闭等离子体的托卡马克...
前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在11月下旬完成首件制造,后美国能源部昨日晚间宣布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人类摘下清洁能源"圣杯"、掌握可控核聚变的伟大愿景呼之欲出。与此同时,今日A股市场对国内企业参与建设可控核聚变工程的讨论不绝于耳。记者关注到,可控核聚变...
本周二(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公布核聚变取得新进展,报道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能源部下属劳伦斯利弗莫尔(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在核聚变实验中首次实现了净能量增益。美国能源部表示,该实验短暂地实现了聚变点火,利用激光向目标输送2.05兆焦耳能量后产生3.15兆焦耳的能量输出。据了解,La...
经历了50多年的挣扎与失败后,核聚变技术终于朝着成为全球最新一种能源来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美国能源部周二宣布,其加州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史上首次成功地使核聚变反应堆所生成的能量超过了所消耗的能量。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带来了希望: 有朝一日――或许几十年后――全球经济将可依赖为太阳和恒星提供...
海外科学家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人类或朝着无限、零碳能源目标迈出关键一步。如果核聚变真的落地,那对能源领域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据媒体12月11日报道,位于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们已经从一个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整个实验设施耗资35亿美元,...
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再传佳绩!澎湃新闻从中核集团获悉,10月19日下午,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记录。这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聚变反应是太阳以...
美国《国防》月刊2014年11月号刊登作者亚斯明·塔杰德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新能源技术可以为军队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全文编译如下: 美国国防部即使不是全球至少也是美国能源单一最大用户。这种依赖性每年使军方耗费在能源上的开销达数十亿美元,而军队不得不执行危险的运送任务。专家们说,在未来战争...
1985年提出、2006年签署协议、2009年开建、预计2020年完成、2050年投产,一项集结了7大核能强国的恢弘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几经磨难,终于在6月24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其主体工程--托克马克正式开建。这个推迟2年开工的计划曾一度淡出了舆论视野,但随着核聚变试验反应堆开始陆续接收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