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9时47分,压力超过100个大气压的空气从地下千米深处的盐穴奔涌而出,驱动世界最大的空气透平做功,向国家电网发出我国首个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第一度电。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并网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什么是盐穴压缩空气储能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近年来,随着光伏和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迅猛增加。以江苏为例,截至2020年底已突破4000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2.8%。然而,新能源“看天吃饭”的特性使得电网出现较大峰谷差,面临巨大的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供需平衡压力。
目前,利用抽水蓄能实现电能大规模储存和“削峰填谷”,是较普遍的解决方案。但是,抽水蓄能对项目选址要求较高,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目前江苏省抽水蓄能资源几乎已开发殆尽。
相比之下,地下盐穴储能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占地面积小,成为大规模储能发展的重要方向。盐穴是水溶采盐后形成的巨大腔穴,具有容积大、密闭好、稳定性高的天然优势,可为压缩空气储能提供优良的储气条件。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利用地下盐穴储气的大容量物理储能技术,其利用低谷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发电,从而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具有容量大、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清洁物理储能技术。
目前,金坛拥有地下盐穴储气库约1000万立方米,理论上可以建设超过4000兆瓦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这些盐穴在地下1000米深处,地质条件稳定,腔穴形态优异,压缩空气注入其中不会发生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