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逆变"新局: 中国光伏逆变器终在全球"三足鼎立"

2022年6月,全球权威调研机构IHS Markit公布了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排行榜,在这份最新的榜单中,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排名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2015年起持续雄踞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第一与第二位的华为和阳光电源,在2021年迎来了排名对调。阳光电源冲到全球第一的位置,华为则因海外业务受阻成为全球第二。

其次,历史上一直为我国光伏逆变器企业“高山仰止”并视为标杆的德国企业SMA,在2021年全球逆变器市场排行榜中的名次进一步下滑,由第三降至第五位。而超越这位老牌逆变器强企,晋升全球前三的“后起之秀”,则是在2020年排名第七的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锦浪科技(SZ:300763)。

至此,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终于问鼎世界前三,形成了新一代“三足鼎立”格局,如SMA等老牌海外逆变器企业的进一步“退位”,则更加彰显了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的引领之势。

“逆变”成王

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场“逆变”。

纵观2021年全球逆变器市场排行榜,最为精彩的就是当年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逆变”全球的史诗篇章再次重现。阳光电源之于华为如此,锦浪科技之于SMA亦是如此。

遥想2009年之前,中国逆变器企业在全球市场还籍籍无名,德国SMA、KACO,美国Power One、Satcon以及奥地利Fronius共同把持着全球逆变器市场约60%的份额,可谓是中国企业难以翻越的“崇山峻岭”。在此之中,SMA更是以一骑绝尘的姿态持续统治着全球逆变器市场,彼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敢断言能挑战SMA的全球地位。

一直到2011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的“老大哥”、已发展了十余年的阳光电源才凭借中国产品独有的性价比首次跻身于出货量世界前十的位置。除此以外,便再无一家中国逆变器企业上榜。

不过,此次阳光电源的“逆变”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受高利润和国内光伏市场爆发等利好因素影响,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正在整体腾飞,全球逆变器市场的旧格局开始被打破。

时至2013年,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内卷市场。彼时,受电价补贴驱动,国内地面电站大举落地,在此背景下,集中式逆变器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一度接近九成。

此时此刻,华为却决定以组串式逆变器产品入局,此举堪称是对红海市场与主流产品的“双重逆变”。

华为之所以要杀入光伏逆变器领域,首先是因为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逆变器制作与华为的“老本行”通讯设备业务及电源管理业务具有相通之处,可以迅速复制迁移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导入现有供应商,大大降低逆变器研发和采购成本,快速形成优势。

而之所以选择更为小众的组串式逆变器产品,华为有着三重考虑。一是判断国家政策会推动大型地面电站向分布式光伏电站转型;二是组串式逆变器短期内价格高,但长期看发电量回报高于集中式逆变器;第三,当时集中式逆变器竞争环境已相当激烈,留给新晋者的空间已然不多。

此后,华为凭借品牌影响力,企业销售“铁军”以及在业内首次推出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等措施成功完成了“双重逆变”,其市场占有率飞速提升,并逐渐与阳光电源形成势均力敌之势。

在此背景下,阳光电源与华为这两大中国光伏逆变器龙头皆感受到来自对手的强大压力,因而大举秣兵历马,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而在这两强的竞争中,最先招架不住的却是一直雄踞全球逆变器市场第一位的SMA。

2015年,华为首次登上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排行榜第一位,而阳光电源也完成了首次对SMA的超越。至此,中国光伏逆变器终于冠绝世界,包揽下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完成了一场“逆变”大戏。

令人未想到的是,时至今日,这样的大戏竟然还能重现。

三足鼎立

中国有句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飞速发展之下,SMA虽不敌华为与阳光电源,但该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底蕴依旧雄厚,甚至谈不上是“瘦死的骆驼”,因此其始终可以对华为与阳光电源以外的逆变器企业形成碾压之势,以至于长期把持着全球逆变器出货第三的位置。

从2015年起,SMA便与华为、阳光电源持续保持着“三足鼎立”态势,而在马太效应的加持下,业界也对此种格局习以为常,似乎无人能掀起波澜。

2021年,锦浪科技超越SMA位居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第三,一举打破历史“僵局”,与阳光电源和华为形成新一代“三足鼎立”格局。

事实上,若从锦浪2014年回归国内市场开始统计,在如此长的时间维度下,这家企业的营收与利润依然是年年增长,其稳健程度可见一斑。

未来,“老大哥”阳光电源,海外业务暂时受阻的华为,以及长期稳健的锦浪科技所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还会迎来哪些变化,亦或是否会出现新的“破局者”,不妨拭目以待!

最新相关

本周除颗粒硅外均无成交

简评: 据调研,本周N型棒状硅、P型棒状硅均无成交,N型颗粒硅因其价格优势仅有少量成交,成交价格区间为5.90-6.2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6.01万元/吨。造成市场清淡的原因主要为下游硅片几乎停止原料...

700W+,新一代主流技术进击!

“自去年以来,异质结(HJT)技术各项数据稳步推进,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国内异质结产业量产步伐确实在提速。”一位行业分析师对PV Tech说道。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