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龙头”通威股份热度持续攀升,市值已突破两千亿。而硅料“涨价潮”还在持续,通威股份近期公布的又一份大手笔扩产协议,似乎已将这一“蛋糕”锁定,未来营收利润爆发式增长仍可期待。
8月2日,通威股份开盘快速上涨,5分钟内涨幅超过2%,最终收涨6.11%,股价报45.86元/股,市值突破两千亿。
2020年7月,通威股份成为A股第二家市值破千亿的光伏企业,一年后市值便突破两千亿,增长势头可谓凶猛。
如此市场表现的背后,自然有着强大的业绩支撑。2021年一季度,通威实现营收106.18亿元,是业内为数不多突破百亿的光伏巨无霸。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通威股份再爆出百亿级扩产计划,有望在硅料量价齐升的趋势中受益更多,似乎也已提前锁定了未来几年内硅料“绝对霸主”的地位。
140亿扩产大动作
7月伊始,通威股份宣布签下巨额硅料扩产协议,有望缓解上游硅料供给紧张的局面,推动全产业链加速发展。而对于公司而言,这一动作无疑也将扩大其龙头优势。
7月1日,通威股份宣布,拟在乐山市投资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公告显示,项目地址在乐山市五通桥区,占地面积约1600亩,总投资预计为14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预计70亿元,计划2022年12月底前投产;二期项目根据市场及光伏产业发展情况择机启动。
关于当前产能与规划,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已有年产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及在建年产1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进度安排。数据显示,2020年各硅料企业年产能多集中在10万吨以内,其中新特能源为7.2万吨、大全新能源为7.7万吨左右、通威股份具有明显优势。
关于此次扩产的影响,公司表示,本次一期项目(年产1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按计划投产后,公司高纯晶硅年产能将在2022年底达到33万吨,提前完成公司2023年发展规划(原计划2023年实现硅料产能22~29万吨);两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达43万吨。
目前,同行企业均在紧锣密鼓地扩产。而通威股份作为多晶硅龙头,直接拿出了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的投资项目,叠加现有和在建产能,将依旧保持明显的产能优势,继续稳坐“硅王”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乐山市是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祥地之一。通威与乐山市从2002年起结缘,为共同打造“中国绿色硅谷”及千亿光伏产业集群,已携手走过近20个年头。截至目前,公司在乐山已拥有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另有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在建,预计2021年底产能规模将达10万吨。
据悉,本协议约定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在乐山的产能规模将达到30万吨,进一步增强公司高纯晶硅的规模经济效应,通威永祥乐山基地也将成为全球高纯晶硅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乐山一直致力于发展光伏产业,已提出了打造“千亿光伏产业集群”和“中国绿色硅谷”。为达成这一目标,目前市政府正加快制定完善《促进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组建100亿元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基金,倾力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利润同比翻三倍?
去年以来,随着光伏行业的加速发展,下游需求猛增,硅料供给端也持续紧张,价格水涨船高。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截止6月4日,多晶硅价格达到19.8万元/吨,周度涨幅7.03%,较上月同期上涨30.26%,多晶硅价格年内累计涨幅超260%。
在此“涨价潮”背景下,光伏上市公司,尤其是硅料龙头企业,也迎来了一波业绩大幅增长,利润增厚的行情机会。
据统计,2020年光伏上市公司多晶硅业务全部实现快速增长,通威股份是年度多晶硅销售收入第一。而从多晶硅产品盈利能力看,2020年三大多晶硅巨头的毛利率都实现了正增长,通威股份依旧稳居多晶硅产品的毛利率第一位,达34.70%。
今年一季度,涨价行情持续。通威股份一季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06.18亿元,同比增长35.69%,归母净利润为8.47亿元,同比增长145.9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96亿元,同比增长151.86%。
在扩产公告同日,通威股份披露了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数据,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30亿元,同比增加17.9-19.9亿元,同比增长177-197%。此外,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28-30亿元,同比将增加18.41-20.41亿元,同比增长192-213%。
也就是说,通威股份上半年的净利润,最高可能“翻三倍”。
关于利润增长的原因,公司表示,高纯晶硅业务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同比大幅提升,公司高纯晶硅业务满产满销,盈利实现大幅增长;在产业链供需不平衡的特殊情况下,公司电池片业务仍然保持了满产满销,量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关于其他业务,电池片产能也在持续扩张。截止2020年底,通威股份电池片产能为27.5GW,其中24.5GW为单晶电池片。预计到2021年底,公司电池片产能将超过55GW。2020年公司电池片及组件出货22.16GW,同比增长66.23%。
此外,通威股份还积极布局了TOPCON、异质结等新技术,该技术也被视为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革命性技术。据悉,公司HJT研发线在2019年6月正式运行,目前HJT电池片最高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5.18%。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家企业公布HIT(异质结)电池产线技术指标,其中通威股份的转换率较为领先,在研发进度上领跑同行。有望在2-3年后,首先迎接下一代电池片技术周期的爆发。
中银证券也指出,HIT电池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路径明确,目前设备国产化与HJT产业化快速推进,已布局并取得显著进展的设备龙头企业有望享受产业化初期较高的订单弹性,领先布局的电池片企业则优先受益于技术迭代初期的超额收益。
近千家机构争相追捧
去年以来,由于处于大热的新能源光伏赛道,公司质感又十分过硬,通威股份持续受到机构热捧。
公司流通股持续被机构“抢筹”,保持七成左右的机构持仓。2020年报报显示,通威股份有高达927家机构参与,持有市值共计1172.69亿元,占流通股比例超七成。而一季报显示,机构持有26.93亿股通威股份,合计市值881.53亿元,占流通股比例仍旧超六成。
资金面来看,近期机构活跃度较高。虽然股价短期回调,但大资金依旧呈现明显的净流入状态。8月2日,资金净流入8.09亿元,5日净流入11.9亿元,10日净流入13.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也大手笔入场了。一季报显示,社保四零一组合、社保一一零组合同时新进通威股份,分别持股1776万股和1713万股,期末持股市值超过11亿元位居首位。而通威股份此前受到机构调仓,抱团股杀跌的影响,股价最低回调至30元附近,社保基金的“抄底”或也意味着光伏龙头已走过阶段底部,将继续此前的上升行情。
业内人士指出,社保基金具有长线投资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碳达峰、碳中和”已是国家承诺,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必然趋势,光伏行业正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这是社保基金对光伏龙头通威股份青睐有加的根本原因。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多数持乐观态度。
关于硅料“涨价潮”还能持续多久,业内人士认为,有数据显示,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需求超170GW,对硅料需求57万吨,目前硅料产能还在爬坡阶段,今年年底有效产能58万吨,今年硅料基本处于紧平衡,明年可能需求还会增加。
关于未来业绩,兴业证券8月2日发布研报,上调通威股份盈利预测,预计20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2/129.8/144.9亿元,对应公司7月30日收盘价43.22元,PE分别为25.9/15/13.4倍,上调至“买入”评级。
关于未来股价走势,东吴证券认为,考虑到今年硅料价格超涨,上调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预期同比增长103.2%/25.9%/8.8%,给予22年28XPE,对应目标价57.4元,维持“买入”评级。据此价格计算,通威股份目标市值超2580亿元。较8月2日的收盘价45.86元/股,仍有25%的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