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新能源发展迅猛,装机量已超1.1亿千瓦,今年以来的分布式光伏增速,更是居全国第一。
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不断“上线”,在这一背景下,10月29日午间,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全国规模最大用户自建型微电网集群落地江苏;该集群涵盖车网互动、建筑能效、智能制造、园区源网荷储协同以及微电网汇聚的虚拟电厂,五大典型应用场景。


什么是“微电网”?它是指在特定供电区域内,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等构成,既可并网运行也能离网“孤岛”运行的电力系统。
江苏积极落实国家配电网高质量发展部署,规划建设137个试点项目,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本地方案。
再进一步,何为“用户自建型微电网”?
这张“网”,由企业或园区自主投资、运营和管理,以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及智能管理系统为核心,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核心价值在于满足用户降本、增绿双重需求,同时提升电网韧性。”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江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4116.2万千瓦,同比增长41.71%。
在国网江苏电力营销服务中心负荷管理部主任段梅梅看来,“这些分布式光伏‘日间大发、晚峰无光’的特性,导致电网负荷波动加剧”。而微电网可以通过内部协调控制,实现多能互补,既保障用户自治运行,又能参与大电网调节,为用户创造额外收益。
结合全省高达316万辆电动汽车保有量及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江苏政企协同共建五类典型应用场景微电网,目前已累计建成86个试点项目。


放眼全省
⭐坐标无锡→
长三角新能源双碳研究中心搭建车网互动微电网,引导电动汽车化身为“移动储能单元”,受电网调控或根据激励信号,参与充放电。
⭐坐标常州溧阳高新区创智园→
通过微电网实现园区内多能互补,光伏年发电量535万千瓦时100%就地消纳,园区用电成本每千瓦时下降约0.2元,成为近零碳园区典范。
⭐坐标扬州→
江都船舶制造微电网集群通过智能调度,形成2万千瓦负荷调节能力,支撑区域电网稳定运行并为企业、光储投资主体等多方带来收益。
微电网汇聚“上网”,是释放集群效益的核心。
独立运行的微电网仅能实现内部平衡,而接入大电网后,可实现与大电网的双向互动、互补互济。
从全省看,已建成省市级虚拟电厂运营平台7个,实现对接入微电网运行动态监测。


近期,常州电网迎峰度冬演练中,37个微电网响应调节量达7.98万千瓦,足够约8万个家庭同时使用空调,展现出强大的实战潜力。
“依托常州微电网示范城市建设及能源装备、互联网产业优势,我们将以智能微电网为抓手,推动产业升级。”段梅梅表示。
预计到2030年,江苏将建成36个园区示范微电网,聚合电动汽车、冰蓄冷空调等效储能能力约1150万千瓦×6小时,智能制造互动负荷规模超360万千瓦,为全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经验”。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