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冯飞: 提高认识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第一步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不少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加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但人们对产能过剩的认识仍存分歧。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产能过剩,政府没有必要过于关注,特别是从以往的教训看,也没有找到好的治理方法。

我们认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产能过剩没有普遍认同的判断依据。通常,人们以产能利用率为评判标准,认为如果这一比率低于75%—80%的国际通行标准,就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事实上,国际上更加通行的做法是从影响和危害的角度加以判断,市场经济和充分竞争条件下产能过剩固然是常态,但如果造成了行业经营效益普遍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企业大范围难于盈利、积累能力和技术进步受严重影响,就出现了绝对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因此,判断严重产能过剩,其危害程度是最重要的依据,产能利用率标准是从危害程度倒推出来的经验数据,并且随国家和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产能利用率不是惟一标准,但有先行指标含义,具有预警作用。

从危害角度判断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程度,有两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因我国竞争性行业中同类企业数量过多过散,产业集中低,且竞争手段单一,主要依赖价格竞争,严重缺乏技术、品牌、质量等竞争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我国产能利用率按国际标准衡量仍处于合理区间,也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何况当前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已低于国际标准,其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二是我们缺乏基于市场的产能过剩矫正机制。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具有矫正产能过剩的自然功能,而我国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发展,加之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不足,使得市场矫正机制难以很快形成,这就使产能过剩及其危害持续的时间更长。

从总体上看,严重产能过剩会带来和加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具体体现在相关行业、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社会稳定四个方面。

从相关行业看,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企业亏损面明显扩大。2012年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减幅达95.81%,销售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3.06%降到仅有0.13%,累计亏损面37.5%。由于严重亏损,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就必然使得亟待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遭受长期性伤害。像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LED照明等新兴产业,过快出现产能过剩,严重打击了社会投资的信心。

从宏观经济看,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业曾是拉动我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行业,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其拉动力明显减弱,亟须我国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另外,严重产能过剩还导致产品价格急剧下降,产品附加值降低,恶化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从金融风险看,要注意两个特点:其一,绝大多数产能过剩行业都属资本密集型,前几年大规模集中投资意味着现在处于大规模集中还贷期;其二,与前几轮产能过剩情况相比,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复杂,通过影子银行等获得资金的数额不可低估,从而加大了债权人的复杂性。这两个特点使得金融在债务规模和复杂性方面的风险加大。此次严重产能过剩的最大风险莫过于金融领域,正在形成我国经济风险的汇集点。

从社会稳定看,去产能化是此次处置产能过剩的不二选择,一些企业的关闭破产必然造成职工的下岗。解决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再就业应作为托底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严重过剩行业企业较集中的聚集地,区域性社会不稳定风险加大,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止局部性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全局性的政治经济风险。

最新相关
中国光伏的"摩根时刻": 巨头时代降临

中国光伏的"摩根时刻": 巨头时代降临

如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像极了19世纪末的美国钢铁产业,如果这一步走对了,未来将是一片坦途。美国钢铁产业的"摩根时刻"1640年,美国第一家炼铁厂"萨吉斯铁工厂"在马萨诸塞州建立,成为了美洲殖民地工...

全球光伏或迎来理性发展期

全球光伏或迎来理性发展期

全球光伏产业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理性发展阶段。日前,国际能源署将2025年至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预测下调5%。这一调整意味着,未来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总量约为3.68太瓦,虽仍占同...

破解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瓶颈

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要素,也是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

远景储能田庆军: 电站盈利拐点已至

远景储能田庆军: 电站盈利拐点已至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储能行业的发展走向始终备受关注。近日,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结合自身通信与能源行业的多年积累,从行业现状、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