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产业“金太阳工程”夺过接力棒,再次将巨额骗补丑闻推上浪尖。审计署最新发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其中,8个金太阳工程项目违规使用资金2亿元,单笔最高金额近6000万元。不过,在“骗补门”索债、欧盟反倾销打击下,濒临险境的光伏产业在近期政府补贴新政利好下,又一次浴火重生。
A股市场几番起落,众多行业大浪淘沙,唯有一些躺在补贴高枕上的企业,或者依靠补贴扮靓业绩的一些股票成了股市“不死鸟”。
丑闻:金太阳工程光伏企业骗补
6月20日,审计署发布公告显示,在国家推行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政策上,企业骗补现象严重。
审计署对2011年、2012年中央财政本级和转移支付给广东、安徽等18个省份的节能环保类“三款科目”资金(即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款级科目资金)进行审计,发现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占延伸审计资金额的2.6%。其中,8个金太阳工程项目违规使用资金2.07亿元,占总违规资金的12.8%。
已实施4年、国家补助资金达200多亿元的金太阳工程,长期以来饱受“骗补贴、拖工期、以次充好”的质疑。这一次,“金太阳”再度阴云密布。 8个违规使用资金的金太阳工程项目,包括广东汉能光伏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而这次自5月开始的清算行动,涉及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310个。到目前为止,财政部要求追回补贴的项目多达109个,涉及资金近百亿元。
这次清查行动也让整个业界为之震动。据悉,金太阳工程属于一次性补贴,以现金形式补贴给“项目投资者”一笔达项目总投资50%的资金。这50%的资金,在项目投建前一般就预支其中的70%,剩余30%在完工后支付。
“这样的补贴方式,给很多投资企业提供了骗补机会。他们实际建设的电站规模与申报规模不符,在建设上以次充好,甚至不去考虑以后并网发电是否可行。 ”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当时行业内很少有人愿意投资收益率低的光伏电站项目,正是由于金太阳的出现,才让产业投资者对投资光伏电站兴趣高涨;也正是因为有了补贴,才让光伏产业捱过了“冬天”。
不过,这次清算并非意味着补贴结束。据了解,国家能源局已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会上,提出替代“金太阳工程”,将“提前现金补贴”改为“度电补贴”,新政有望在本月出台。与金太阳工程的初始投资补贴不同,度电补贴将以电价补贴的方式进行。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不发电,将无法获得任何补贴。
逆袭:迎政策盛宴绝处逢生
金太阳工程余音未消,欧盟的惩罚性关税又给光伏产业雪上加霜。上月以,欧盟委员会“认定”中国光伏产品莫须有的倾销“罪名”,将贸易保护的大棒挥向了欧洲光伏市场上的最大出口国——中国。
不顾18个成员国的反对,欧盟委员会宣布自6月6日起向中国光伏电池和关键部件征收11.8%的临时惩罚性关税。此为初裁的第一阶段。欧盟同时称,两个月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达成解决方案,此后4个月中,税率将升至47.6%。此为初裁的第二阶段。之后,今年底如果两方依然未能达成解决方案,欧盟将进行最终裁决,在未来5年内执行更高关税。欧盟的这一“响雷”,无疑将决定我国150多家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命运,涉及210亿美元的贸易出口额和我国70%光伏产品的市场归属。更确切地说,将原本举步维艰的中国光伏企业推向了悬崖边缘。
岂料,乌云压顶之际,一向为人左右的光伏产业犹如坐上了过山车,命运被瞬间逆转。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次性提出6条方案以促进国内光伏产业健康发展,计划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并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至于本轮政策具体的补贴标准、补贴年限、补贴方式以及到账时间,业内预计有望于三季度披露。
有了这一空前的政策利好,沉寂许久的光伏行业再次受到追捧,“中国光伏市场启动元年”之类的说法充斥市场。从股价上看,尽管6月沪深指数哀鸿遍野,光伏板块却笑傲A股。处于行业上游的单晶硅企业隆基股份、处于中游的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系统集成领域的专家特变电工和航天机电,以及中环股份等一系列公司勾画了一枝独秀的光伏牛市。
追问:输血能让逆袭持续多久
那么光伏的本次逆袭能持续多久?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师均表示不好说。因为一直以来虽然政策扶持不断,但就目前来看,种种努力都未能将上市光伏企业送往业绩高成长的轨道。
虽然本次“光伏国六条”均为指导性意见,并没有具体的执行细则和时间表,但是券商们明显站在了多头阵营。长城证券分析师桂方晓表示,政策所鼓励的分布式发电模式可就地消费电能,减小了并网压力,操作性强。方正证券分析师认为,政府已表明扶持国内光伏产业、扩大国内需求的决心,并网、电价和补贴三大问题将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虽然目前电池片及组件等无法有效规避欧盟双反税率,但是硅片环节可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避免,中环股份、隆基股份等均有望受益,中长期海润光伏、中利科技以及亿晶光电等个股将受益。
不过,记者从多家公司了解到,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依旧成为企业发展掣肘。光伏产业链由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的光伏电池和组件、下游的光伏组件安装及电站开发等组成。目前光伏设备存量较大,企业产能过剩仍旧严重,过剩的比例超过了需求的50%。未来两到三年,产能过剩的问题将逐步化解。因此,市场的新一轮周期将在两三年后显现。
数据:补贴大户一年揽财上百亿
光伏产业的补贴,仅仅是补贴政策全景的冰山一角。从航空到钢铁,再到农业、消费电子等众多行业,或多或少受到政府补贴的资助。除了广为人知的补贴专业户“光伏”和“家电”,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在闷声大发财。
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中国石油以177亿元的补贴款独霸A股,放眼2000余家公司,无一敌手。仅2012年,政府对其补助款就高达94亿元,这个数字已相当于部分白酒、医药等高利润企业一年的净利润,甚至比不少上市企业全年营业收入总额还要高。
中兴通讯作为补贴榜十强企业之一,去年从政府补助中斩获50.47亿元。此外,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它们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合计确认政府补贴93亿元。其中,东方航空获得的政府补贴位于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之首,去年拿到17亿元补贴,
根据已公布的数据,A股上市公司在2010年至2012年三年期间所获得的各类型政府补贴金额大幅增加。其中,2010年政府向上市企业提供的补贴增加38%,2011年增加24%。目前,2400多家已上市企业三年来确认的补贴款合计接近2535亿元,其中2012年的补贴总额超过1061亿元。补贴正在源源不断地“注水”企业业绩。
补贴范围方面,2400家上市企业中,约90%去年获得政府支持。这些上市企业中超过50%是国有企业。尽管政府支持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但其它行业的公司也得到国家大力扶持。这些补贴往往以廉价土地、税项减免、还贷支持以及直接现金的方式提供。补贴的理由多种多样,包括研发以及优先发展环保项目等。
揪心:垄断企业的惰性加剧
令投资者揪心的是,补贴“春风”吹过的地方,似乎尚未孕育出实力卓著的成长股。相反,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躺在巨额补贴的高枕之上,不少企业不仅依赖性渐强,垄断企业的惰性加剧,业绩更是逐渐下滑。
如补贴冠军中国石油,201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13.28%,今年一季度继续滑坡8%。中兴通讯,作为补贴榜十强企业之一,2012年年报中报亏28.4亿元。家电龙头TCL集团去年净利润下滑21.42%,节能汽车概念比亚迪去年净利润下滑94%。一旦剔除补贴贡献,不少企业实际已滑向亏损境地。此外,航空公司虽然补贴数额逐年递增,业绩却是逐年下滑。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东方航空,其获得的政府补贴位于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之首,去年拿到17亿元补贴,净利润仅34.3亿元,同比下降29.81%,可见政府补助贡献了其净利润的一半。到了今年一季度,东方航空直接以净亏1.32亿元回报股民。
可见,即使有政府补贴,由于去年航空业受经济低迷影响,再加上燃油成本高企,航空公司净利润均现下滑。值得警觉的是,管理层开出的优厚政策刺激着企业广开航线,这些线路又往往将航企拖入亏损的尴尬境地。据悉,年旅客吞吐量在5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很少能盈利,但能让航空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的新开航线几乎都位于这些盈利能力较差的支线机场,从长远看并不利于航空公司的业绩增长。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也许正陷入“越亏越补,越补越亏”的泥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