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不了解事件前因后果的读者朋友请任性搜索度娘,本文不作赘述。)
羊马年即将接替之时,光伏行业又生事端。这一次的主角是前不久很被“高大上”了一把的华为。
周六(7日)前,当大家还在纷纷赞叹华为的狼性文化、强有力的市场策略以及靓丽的销售业绩时,突然180度大转弯,来了个“不识时务者”抓住了华为些许市场营销“漏洞”将其“拖”下了水。偏偏这位又是较真、执着之人,将之后发生的台面上、台面下的故事全部说开了去,引得电源界和光伏界一片哗然。
如果是事实,那么华为此番做法难免令人失望,原本高大上的形象顿时逊色了不少。
始于7日的这场风波,沸腾了4天有余,其实还缺了重要一环,也就是“被告”华为的官方声明或者表态。“我很期待他们的官方声明。”一位光伏逆变器领域的人士告诉笔者。
“不是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而是从公关危机处理的角度,看看华为的反应。”
上一回,媒体撰文解读华为,以及由此引发直接竞争对手阳光电源发布澄清公告后,华为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一次,华为“疑似过度宣传事件”波涛汹涌,华为似乎又陷入了沉默。
面对负面新闻,不在沉默中爆发的话,也许就是默认了。依笔者看,狼性华为不应如此,华为或将对公众有个说法。
针对此次“疑似过度宣传事件”,笔者联系到几位光伏业内人士,包括两位逆变器人士,他们有什么看法?
光伏系统A君:个人认为华为用组串逆变器作为切人点进入光伏是不得不为之。其实,大型电站用集中式逆变器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华为在逆变器技术方面没法和阳光竞争,所以只能换一个切入点。我不认为华为现在做组串逆变器能赚钱,华为看重的还是以后的新能源市场。因为,组串逆变器的成本本来就高,所以华为在这块的成本优势就不明显。
华为进一个行业就是奔着市场份额第一去的。如果报道属实,说明华为自己内部压力也非常大,逆变器周期寿命不像组件那么长,如果一个周期内没有取得市场份额领先的优势,很可能近几年的努力都浪费了。总之,华为是匹狼,他的加入对光伏系统的成本降低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的技术路线在大型电站上的应用有待考证,技术人士对他的质疑也是有理有据的。
光伏B君:华为在别的端口是资深技术人员转市场,现在出这种错,表明华为很可能没放足够的资源在逆变器上。
逆变器C君:从组件到逆变器都多少存在过度宣传的问题,以这两年逆变器尤甚。
逆变器D君:其实现在华为逆变器销售都比较年轻,个人认为华为的文化让他们比较急功,沉淀得不够。做产品还是要脚踏实地的。
看完业内看业外,以下是新浪网友的评论:
用户5388049311:诚实,才能走得更远,华为,请不要任性。
百草长青:华为通过艰苦创业,通过一代人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在早期通讯市场7国8制的年代,突破重围,存活了下来,也帮助促进了中国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值得称赞。作为民营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令人敬佩。在今天国家去“崇洋媚外”的大环境下,给予华为更大的商机,但华为的表现更体现为气势上的霸权,在各个领域大举进攻,真心希望华为能从营销上的王者转为技术上的王者。
用户5124877143:有多少光伏企业在过度宣传?光伏效率和质量不是厂家说的算,应该是按照地区条件和实际应用说的算。
现代卖炭翁:做市场还是要谨慎些,尤其是大了后。市场手段,也没有必要太较真。(外面)没有风扇,这没有错吧?外部的风扇故障率高,没有;里面的风扇环境不同,而且即使失效,影响有多大?电解电容的寿命和电压、温度相关,15年只是一般保证寿命,可能长可能短。可以告他误导,但指责市场策略,就太小儿科。别人采用这样的市场行为,就准备负担法律责任。依法办事就行,不要显得自己太幼稚。不过感觉华为的研发和市场部交流的不够深刻。这是教训。
结语:
无论如何,新闻热点总会过去,过不去的是事件留给行业的思考。
2014年,华为搅局光伏逆变器市场,做得风生水起;2015年,华为还是那匹让人生畏的“狼”。但它不仅要面对更具智慧的已有竞争对手,还将迎战虎视眈眈的新进者——2015年2月初,东芝三菱(TMEIC)宣布,已在江苏省盐城市设立了大容量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的制造及销售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这是TMEIC首次在海外设立公司专门生产光逆变器,生产目标锁定1GW。
2015年,逆变器市场狼虎成群,少不了硝烟弥漫的厮杀。华为能继续任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