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宁夏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石嘴山市2025年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件指出,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光伏新能源、电池、氰胺化工、装备制造等8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健全“链主”企业和全“链条”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培育1家具有创新引导力的链主企业。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经营主体“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梯度培育,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医疗卫生、电商平台、光伏等重点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
原文如下: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2025年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石政办发〔2025〕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自治区驻石有关单位:
现将《石嘴山市2025年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石嘴山市2025年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2025年质量强区建设工作要点》,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推动责任落实,凝聚质量强市建设合力
(一)持续推进纲要贯彻落实。聚焦《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2025年阶段性目标,对贯彻落实纲要及政策文件推进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及时补足短板弱项,持续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以下各项工作均需各县区政府落实,不再单列)
(二)完善考核责任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质量考核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完善质量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提升措施,推进形成“整改-落实-提升”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三)强化质量工作宣传引导。广泛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推动质量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推动群众性质量活动走深走实。加大质量工作经验挖掘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大抓质量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二、推进质量提升,助力产业发展质量升级
(四)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光伏新能源、电池、氰胺化工、装备制造等8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健全“链主”企业和全“链条”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培育1家具有创新引导力的链主企业。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奶牛、肉牛和滩羊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提高到100%、55%和60%。(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五)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链主”企业培育,深化信息技术数字化应用,加大对数字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加速工业智改数转网联,有效整合、加快衔接,确保“工业大脑”发挥作用,赋能企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融合,“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5。(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数据局)
(六)着力推进质量强链工程。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培育发展下游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完善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推动首席质量官制度规上企业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
(七)加快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10万亩以上。加快弘顺源、银达恒瑞等14个养殖项目建设。实施海燕村现代设施产业园等12个项目,培育沙漠瓜菜、制种、食用菌示范乡镇5个,新增现代设施农业1000亩以上。拓展葡萄酒、枸杞制品、乳制品、牛羊肉等精深加工,新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冷链物流水平,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
(八)加快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电力电子半导体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1+4+7”改革发展计划,健全以亩均投资强度、产值、效益为导向的科学评价和有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园区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园区管委会)
(九)加大优质服务供给。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30家,新培育创建1个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抓好公铁联运物流园、智慧人车综合服务等项目建设,推动大宗商品公转铁、散改集,打造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基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新建5个农村老饭桌、4个塞上乐龄老年大学,力争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卫健委、教育局、人社局、民政局)
三、培育特色优势,大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聚焦石嘴山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强政府引导,挖掘品牌潜力,通过系统整合、持续培育、整体创建,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建设,打造一批品质优、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区域自主品牌,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十一)优化升级现代农牧业品牌。实施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推进智慧牧场改造提升,增强“石嘴山小公牛”“石嘴山绒山羊”产业链竞争力,发展壮大“黄渠桥羊羔肉”地理标志产品,加力培育“伊源牧场”“乐牧肥牛”等牛羊肉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品牌营销店建设,推动我市名优特新农产品产业稳健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二)深入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坚持标准引领,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在消费品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遴选推广一批“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
(十三)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持续打响“平罗八点半”、大武口红柱子街、惠农东大街夜经济品牌,引导重点企业延长营业时间。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6个。鼓励辖区商业综合体加大品牌首店引进,年内新增品牌首店1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文体旅广电局)
(十四)促进知识产权赋能品牌建设。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导航分析。充分发挥“大武口凉皮”“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挖掘一批、培育一批、保护一批,打造“一县一品”“一区一标”特色品牌。强化对重点出口企业和产品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助力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石嘴山海关)
四、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坚决守牢质量安全底线
(十五)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强化“四个最严”要求,用好“三书一函”等制度机制,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聚焦百姓关注和群众身边小事,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加强校园餐、网络餐饮等食品安全监管,开展“校园餐”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进口食品2025年“国门守护”行动,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石嘴山海关)
(十六)全面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完善中药材种植、仓储、初加工质量管理体系,推进重点品种质量追溯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检查覆盖率100%。推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执法协作,强化进出口环节协同联动,构建全市药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网络销售药品等违法行为,加强走私案件查处,净化全市药品市场。(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石嘴山海关)
(十七)持续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深化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持续加大燃气用具、保温材料、危险化学品等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网售产品质量监管。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测,开展重点敏感商品风险评估,提升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石嘴山海关)
(十八)严格抓好工程质量监管。持续健全工程质量责任体系,推进智慧工地一体化监管平台应用,实现高速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检查检测全覆盖。进一步健全水利工程实施和质量监管机制,压实各参建单位责任,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建筑工程领域材料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抓好住宅工程质量源头监管,推动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应检尽检,全力保障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
(十九)强化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小部位”风险隐患,强化城镇燃气压力管道、电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锅炉等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推进老旧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坚决守好特种设备安全底线。(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二十)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经营主体“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梯度培育,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医疗卫生、电商平台、光伏等重点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加强智慧监管方式应用,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优化网络市场环境,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
五、夯实质量基础,不断完善质量治理体系
(二十一)增强质量技术支撑能力。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和重点成果转化,推进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项目,推动物联网、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智能化应用。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先进质量共性技术,推进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
(二十二)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围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现代化工等重点产业,引导企业制定严于国家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标准。持续做好企业产品(服务)标准公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100%。发挥社会团体和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以先进标准带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二十三)提升计量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开展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加大涉安全类消费品强制性认证监管力度,力争实现自愿性认证证书比2020年翻一翻。(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二十四)优化质量工作保障。加强“宁质贷”、“宁科贷”等融资政策宣传,推动银行机构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扩大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人民银行石嘴山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石嘴山监管分局)
六、工作要求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全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各县(区)政府要将质量强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实施。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将工作要点任务与相关规划措施有效衔接,促进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各级财政要建立稳定长效的质量强市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质量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