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房子可以发电啦,一年能发900度呢!”我叫胡国华,是浙江杭州富阳三桥村的一个普通农民。8月12日,我会永远记住这天。浙江富阳市供电有限公司的两名小伙子到我家检查房顶上的光伏瓦片发电情况,告诉我,我家屋顶的光伏瓦片发的电除自家用,还多了226度,可以并网。那天,好几个村民来到我家看那块记录着226度余电的电表,我特意爬上屋顶,摸了摸那光溜溜的瓦片,心想:“真是高科技啊,我家的房子竟然能发电了!”
一年前,我还从没听说过“光伏”这个词,我怎么都想不到我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老粗会和高科技扯上关系。说来也运气,去年9月,包括我家在内的我们村8户人家正在盖房子。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李俊兵博士通过村委会找到我们几家,说我们这几套房子的地理位置好,光照强,有个与杭州市农村能源办、富阳供电公司联合进行的光伏并网发电试点工程想在这里进行。这个项目优点很多:由厂家和政府共同出资,免费给新建的每户人家屋顶装12平方米的光伏陶瓷瓦,今后家里就能用上瓦片发的电。
“瓦片怎么能发电呢?”“瓦片破了会漏电吗?”“这和太阳能热水器一样吗?”当时,大家伙都不太相信,纷纷议论。
“人家是博士,搞的是高科技,说不定就行呢。”村主任当时这么说。我们想想也对,反正免费安装,造房子本身也要用瓦,就试试吧。没想到,这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我记得很清楚,去年10月12号,房子即将结顶的时候,厂家过来装瓦片,就装在朝南的房顶上,同时在门口装了个叫“逆变器”的设备,很多邻居都过来看。这些瓦和普通瓦长得差不多,但凑近一瞧,每片瓦上都有三条细细的白线,瓦下面还有一根电线。戴眼镜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电能就在这些白色的细线中流淌,通过传输电线到逆变器,再转换成我们能用的电。这瓦能用50年,发电25年。”说着,小伙子还拿着一块鸡蛋大的石头从一人高的地方往瓦片上砸,瓦片不仅没破,连一点划痕都没有。“比自己买的普通瓦结实。”大家琢磨着就算不能发电也值了。
之后几天,富阳市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经常来,说是勘察并网条件,等并了网以后,我们发的电用不掉就能卖给国家。
10月18日,两名供电公司的小伙子到家里装了两块电表,他们告诉我们:这两块表,一块和原先家里的一样,一头连着家里的供电线路,一头连着大电网,它记录着家里的用电量。另一块表连着屋顶,记录着太阳能发的电,电用不完了就经过这块电表流向大电网。这就算并网成功了。从此后,我们不仅能发电自用,还能余电上网。他们还说,这是一个成片农居光伏瓦发电试验田。不过那时候高兴归高兴,大家还是有顾虑的。
又过了一周,大概是10月底,厂家的李博士和富阳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的庄杰主任兴冲冲地跑到我家,拿了份文件给我看:《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那天,他们特别高兴,说起话来眉飞色舞,说国家明确规定了小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可接入国家电网,让我们放心,说光伏瓦就是太阳能发电设备之一,前景大好,今后还会明确回购电价和相关补贴政策,我们几户人家一定能尝到甜头。
接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就养成了每天看太阳的习惯,想着今天太阳大不大,能发多少电。家里还经常来记者,北京的记者都来过。面对镜头,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个大明星。家里人还经常笑我,说我在镜头面前越来越自然,像那么回事了。
当然,我也尝到了实际的甜头。首先是我家电费省了不少,以前还没这么明显的感觉,但这多出来的226度电却是实实在在的。其次是装在客厅上方的瓦片把光热都变成电了,客厅里特别凉快,省了不少电费。李博士告诉我们,他们实验过,这12平方米的瓦一年能发近900度的电,今年夏天太阳这么烈,发的电更多。
李博士还给我们算了笔账:12平方米光伏瓦,成本是10800元,一年发电900度,现在用一度电按第一阶梯电价算是0.538元,每发一度电政府补贴0.6元,也就是说,我们每年可收入1024.2元,10年就能收回成本,这还不算余电上网后卖电的钱。这仅仅是一笔经济账,同时可以节约煤炭、少用水、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粉尘,让环境更干净。听了这个,我们几户人家都后悔了,当初怎么就不让李博士给我们多装几平方米啊!
听供电公司的庄主任说,在政府和供电企业的扶持下,今年富阳还将有1230户农户加入到光伏陶瓷瓦发电的行列。到时候发电的容量相当于村里6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
因为家里装了光伏瓦,上大学的儿子开始对光伏发电感兴趣。上个月,儿子放假回家,还特意拿了本杂志给我看,说通过光伏发的电是绿色清洁能源。今后不光瓦片会发电,玻璃也能发电,墙面也能发电,以后的房子就是个发电体。我们就像向日葵,只要有太阳,我们就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