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已成名副其实的"霾"国

11月底到12月上旬,北至呼和浩特、南至深圳,东至青岛、西至重庆的100多个城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全国范围的严重雾霾。这次虽然爆表值没有年初那次高(北京PM2.5曾接近1000),但是卷入重度污染的城市数量远多于年初那次。

再加上10月下旬东北地区的那场严重雾霾,中国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霾”国。

本次发生雾霾的这些城市的空气中,连续几天弥漫着一股强烈刺鼻的味道,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似乎遭受了化学武器袭击一样。各地的实体店和电商,空气净化器和PM2.5口罩的销量比平时暴增了数倍。

受雾霾影响,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被迫取消,中小学幼儿园被迫停课,大量污染企业也“被迫”紧急停工……。虽然现在还没有准确的统计结果,但给整个经济和国民健康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估计应该近乎天文数字了。

雾霾持续期间,笔者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的朋友们用手机上的App,你报一个值,我报一个值地玩起了PM2.5擂台赛。几位朋友互不服输,215、、237、250、317、350……,数值不断攀升。笔者(在北京)调侃地问:“盆友们,难道在这方面也要和我们伟大的首都一决高下,争夺‘雾都’桂冠吗?”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北京的一位朋友为了躲避雾霾,给自己找了个机会去上海出差。同样,上海的朋友知道北京冬季多风,为了躲避雾霾,也给自己找了个事由去北京出差。可结果他们发现“天下雾霾一般灰”,京沪两地空气污染严重程度不相上下,都感觉自己真正陷入了无论如何也躲不开的十面“霾”伏。直到12月8日前后,受强冷空气影响,大风才陆续吹散了盘亘(音gen,四声)在百城上空多日的严重雾霾。

难道政府管理部门不能针对具体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彻底根除雾霾吗?难道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只能靠天吃饭吗?

据国家环保部网站公布的信息,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造成这次大范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一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二是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静稳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累积,特别是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分析一下上述解释:第一点只是表象而已;对于第二点,北方地区每年冬季都是燃煤取暖,为什么这两年雾霾非常突出呢?其实,环保部避重就轻地绕开了最根本的原因:排放不达标的大批燃煤与化工企业才是真正最大的元凶。这次全国范围罕见的严重雾霾,南方,尤其是江苏的很多城市,雾霾同样非常严重,就是明证。这些地区的燃煤与化工企业密度之大不亚于北方。

另外,笔者还专门查看了上海、南京、杭州三地环保局的网站。

在上海环保局网站上发现,10月18日,市政府推出了《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一位副局长当时表示,历届市政府与社会各界一样,都很重视空气质量的改善。近年来,上海通过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在电厂脱硫脱硝、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污染企业结构调整、机动车和扬尘污染控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标呈明显改善趋势,2012年均浓度分别比2007年下降58%、15%和19%。并提出到2017年的治理目标: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左右。上海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上海在这次雾霾的严重程度方面先期跻身了全国前列。

南京环保局网站关于南京位列这次全国性雾霾污染百城原因的相关信息显示,火电行业是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而南京是火电行业密集的城市。杭州环保局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8月3日该局对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346号提案的答复内容:杭州近几年已经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氮氧化物减排工程、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7项专项治理工程,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使各项空气污染物指标或者持平或下降了高达近40%。同时制定了下一步(从2012年8月3日起)的9项防治措施。

尽管杭州官方的说法确实“很好听”,但同样,在这次全国百多所雾霾城市“大比拼”中,杭州也非常不幸地榜上有名。电视新闻画面显示,游客在西湖边都看不到周围的景色了。

先不提其他百城这些年的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及效果,只看沪、宁、杭3市的情况。按官方的说法,都“非常重视”,“进行了燃煤脱硫、严控化工企业排放达标、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类似的措施”,“且力度相当大”,自我感觉“成效也很显著”。但是均无一例外地难逃雾霾百城的“光荣称号”。

深层次的原因值得这些政府管理机构深思!

有经济评论家指出,中国现阶段粗犷(音guang,三声)式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排放增加。减排和经济增长是完全矛盾的,最有效的就是降低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而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对政府最不利,因为这会导致政府“钱紧”,无法过以前那样“挥霍无度”的好日子了。

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环境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到底哪个优先,成为摆在政府管理当局面前的一道相当难选之题。不过尽管再难选,毕竟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应该是首位的,不能用人民的生命(尽管长期才能看出效果)换取GDP的增长。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套用一句老话,有了1,之后的0才有意义,健康就是那个1。

再狭隘一点,作为政府决策高官和土豪,豪宅和美女可以多占,钱可以多捞,水和食品可以有特供。但任何人在空气面前都是平等的,特权阶层总不能每天戴着氧气面罩吧?另外,再啰嗦几句关于汽车的话。

机动车减排方面,新能源汽车无疑可以充当重要角色。以北京为例,数月前,市政府出台的空气治理计划中也曾提出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机动车减排方面,新能源汽车无疑可以充当重要角色。以北京为例,数月前,市政府出台的空气治理计划中也曾提出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但实际情况是,购买纯电动汽车仍然要参加摇号。北京现在机动车保有量已近500万辆,而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多还不到万分之一的水平。即使完全放开地鼓励市民购买,短期内能达到几千的数量级都很难。而且即使有几千辆纯电动车,相对近500万辆的机动车总数,对交通拥堵又能产生多大影响呢?可以说微乎其微。但为什么政府对纯电动车的购买政策仍如此苛刻呢?纯电动车发展再快,对传统车的销售也根本构不成威胁。看看传统车方面,面对如此严重的全国性大气污染,各大整车厂商仍在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大排量的SUV车型。12月初,英国首相也给中国带来了2014年10万辆大排量SUV路虎的“豪礼”(450亿元人民币),中国居然笑纳了。

很明显,这说明政府对大排量传统机动车的限制措施非常不力,否则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家肯定不会大张旗鼓地发展SUV汽车,因为这与政府提倡的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完全背道而驰。可见政府仍然无法摆脱经济发展GDP至上的魔咒,所谓的“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不过是给百姓作秀罢了。

政府如果真正为了减排治污,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那么免摇号,免车辆购置税,免停车费等措施一点都不为过。至少三五年内,即各地出台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一个周期内(2013-2017),是完全可行的。这样,即缓解了一部分空气污染问题,又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中国摘掉“霾”国的帽子,不要再重复走欧美花了三四十年的老路。

最新相关
意大利,光伏累计突破 40GW!

意大利,光伏累计突破 40GW!

意大利累计太阳能装机容量已突破40GW,目前该国在大型地面、工商业(C&I)和户用领域已投入运行的太阳能系统已超过200万套。这一数据来自行业协会Italia Solare发布的最新意大利太阳能装机数...

肯尼亚能源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8月19日,近年来,肯尼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提升能源安全。HTFX外汇认为,肯尼亚在国家能源规划和多样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推动下,将更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