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浙江嵊泗: 十四五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智能化光伏生产设备等光伏电站配套产业

12月16日,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嵊泗县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数字装备产业,鼓励发展智能光伏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智能化光伏生产设备等光伏电站配套产业,提升配套部件供应能力,积极发展高效光伏材料、零部件与装备产业,提高光伏产品和装备本地配套率,持续降低光伏发电成本;重点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光伏发电监控智能化云平台、智能光伏储能一体机、高效光伏并网电源设备,培育新能源集成应用服务一体型企业。以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国家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大洋山高效养殖暨屋顶分布式光伏示范基地项目、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建设,结合嵊泗海岛优势,重点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

原文如下: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嵊泗县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嵊泗县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新经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提出多方面具体要求和任务。

嵊泗县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全县有大小岛屿630个,其中百人以上常住人岛屿16个。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3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县,陆域小县。嵊泗县区位优势、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渔业资源优势明显,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22.6亿元。“十四五”时期,嵊泗将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并存的转折期,是嵊泗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的关键期。我们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深化数字赋能,加快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海岛现代化数字经济体系。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舟山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相关工作部署,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到202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嵊泗县积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在通信运营、电子商务、LED制造、水产加工、数字渔业、数字文旅等领域培育一批数字经济核心及关联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海洋和海岛优势,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尤其在数字渔业、数字文旅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发挥了数字技术在经济发展、信息惠民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数字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嵊泗县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光纤到户”和“信号覆盖”相关工程,围绕“城区广度覆盖、渔(农)村基本覆盖”目标,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各大运营商运用海底光缆技术,大力推动主要海岛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宽带网络基本覆盖,海洋卫星、海底光缆、5G加速建设,全县已构建泛在、互联、智能的信息网络支撑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县光网全覆盖,已安装开通5G站点53个,信号覆盖城区主要道路、码头港口、旅游景区以及关键区域。

2.数字应用全面推进。

嵊泗县围绕信息惠民和公共服务等重难点问题,全面统筹推进数字应用体系建设。数字医疗、数字交通、数字教育等项目先行先试,有效缓解百姓“就医难、出行难、就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县海洋与渔业局打造安全救助、联合感知系统、可视化视频监控平台,提升了渔业安全和资源保护能力,发展海上养殖,打造未来牧场;县文广旅体局建成嵊泗县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离岛e宿”平台;县交通局完成了全县交通指挥系统建设和水上票务系统改造,水上客运票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公开销售;县教育局打造了数字化校园、嵊泗教育APP、嵊泗教育钉钉群等应用,提升了教学管理,改善了家校关系;县卫健局开展了医疗系统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改善了就医体验等。

3.数字治理积极推进。

嵊泗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新建县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云上大厅”,实现数字赋能,246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下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岛”,一网通办率达到80%。嵊泗充分利用舟山市电子政务资源,大力推进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逐渐形成了以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为支撑的数据库,整体推进政务数据架构体系建设,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扎实推进,医共体改革落地见效,“互联网+监管”持续推进。智能养老、数字城管、公共安全、信用服务等领域数字应用效应逐步显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取得积极进展。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嵊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成立了嵊泗县发展数字经济领导小组。嵊泗县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先后出台了《数字嵊泗中长期发展规划》《嵊泗县“数字海岛”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重大项目统筹设计和协调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统筹机制和科学管理机制得到确立,决策咨询、政策扶持、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等一系列配套机制逐步健全,工作合力日益增强。出台人才新政30条,引进一批高质量人才。

虽然嵊泗县数字经济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由于嵊泗是人口小县和经济弱县,相比其他区县差距仍较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省靠后,反映出嵊泗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企业数字化能力不足。一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全县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仅1家,总体规模在舟山市四区县中最小。嵊泗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小微化明显,传统民营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或大数据平台尚处于尝试阶段,企业数字化改造意愿不强,特别是传统工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等方式进入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几乎没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缺少在产品、服务等层面开展大量应用实践。二是数字科技人才支撑不足。嵊泗数字经济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在养殖、水产加工企业中缺少既熟悉数字化改造技术,又熟悉行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商贸企业缺少能同时提供行业应用和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团队。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织,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深刻变化,进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以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群体突破、交叉融合,“技术—产业”交互迭代效应持续增强,数字经济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成为各国提振经济的重要方向。“十四五”时期,新型数字消费、数字生产、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融合、数字化网链、数字化产业生态、数字化资源配置等都将有显著提升。5G技术的商用也进一步铺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对于多种形态的数字经济发展将带来更多机遇,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将进入大规模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成为驱动数字产业变革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国家一系列战略部署指明新方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另一方面,“双碳”升级为国家战略,新能源产业迎来新一轮爆发式成长。此外,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进入深化阶段,嵊泗在新格局下迫切需要抢抓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3.浙江进入全域数字化改革新阶段。

浙江省委省政府抢抓时代机遇,在全国率先举起数字经济发展大旗,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1年2月,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浙江将统筹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构建整体智治体系,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目前全省各地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嵊泗县紧迫感和危机感日益强烈,必须加快步伐跟上全省发展节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4.嵊泗县开启海洋经济建设新征程。

嵊泗县是海洋大县,坐拥岛屿、蓝海、良港、渔业、深水岸线、风景名胜等优质资源,系国内唯一的列岛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拥有水深15米以上深水岸线总长46.5千米,港口泊位31个。嵊泗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双自贸试验区的县,应充分认识浙沪合作的战略意义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尤其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深化“与沪同城”,积极谋划大小洋山一体化。在“十四五”期间,嵊泗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接轨自贸区、融入长三角、拥抱大上海,抢抓新一轮承接技术转化、产业转移、吸纳创新要素的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全面认识数字赋能是产城升级的硬核力量。突出数字化的引领、撬动和赋能数字化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加快实现数字海洋、数字政务、数字民生、数字治理和产业链数字化,全面构建数字海岛体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综合类试点要求,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和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坚持“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立足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抢抓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数字普惠化,加快推进蓝色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特色美丽海岛建设水平,探索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助力浙江省全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坚持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着力开展信息技术在城市治理改造、民生服务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政府主导,示范引领。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规划、试点示范、合作协调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

——试点先行,共同富裕。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综合类试点要求,坚持数字赋能,围绕“港景渔”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港航、海洋旅游和绿色渔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探索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开放共享,安全有序。大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破除行业壁垒,减少事前准入限制,营造开放、共享、包容的发展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推动安全与发展同步提升、相得益彰,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发展。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引导各行业各领域树立互联网思维,鼓励各类市场要素积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进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数字经济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数字普惠化为核心,以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为特色,以数字产业化和数据价值化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五化”体系,打造海岛共同富裕、海岛特色产业转型、新型海岛治理、海岛特色产业、海岛数据开放共享五大示范县样板,实现具有鲜明嵊泗海岛特色的“五化五样板”。

——聚焦数字普惠化,打造海岛共同富裕示范县样板。建成国内海岛城市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海岛水平全面提升。数字技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数字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海岛医疗、教育、交通、养老、就业等领域深度应用,形成一批数字新生活典型场景,基本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

——聚焦产业数字化,打造海岛特色产业转型示范县样板。大数据、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链各环节深度应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数字应用活力全面迸发,基本建成数字渔业、数字旅游、数字港航、数字工贸、数字能源标杆示范。

——聚焦治理数字化,打造新型海岛治理示范县样板。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和城乡社会管理“一网统管”,形成数字社会治理新格局。公共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跨系统开放共享,数据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掌上办公”比例达到80%以上、“一网通办”率达到90%以上。

——聚焦数字产业化,打造海岛特色产业示范县样板。突破一批海洋电子信息领域的关键技术,聚焦大数据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数字文创、智能海洋装备、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引进1—2家亿元企业,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2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经营收入突破2亿元。

——聚焦数据价值化,打造海岛数据开放共享示范县样板。基本形成集成旅游、渔船、水文、气象、交通等开放共享的数据生态圈,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全面支撑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化改革需求。

表嵊泗县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提升数字创新能力。

1.打造一个创新平台。

提升嵊泗海洋科技研究所能级,加大水产养殖科技攻关力度,积极对接高校院所,突破厚壳贻贝三倍体繁育技术、南美白对虾良种培育关键技术等,增强良种供给能力。整合海洋科技研究所基地和县养殖服务中心“产学研”中试基地,建设贻贝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基地,加强本地种苗培育技术研发,培育一批特色水产养殖苗种。

2.培育一批主体企业。

大力实施“放水养鱼”行动、“雏鹰行动”“雄鹰行动”等,推动企业结构优化、制度创新、层次提升。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积极引进一批海洋领域高科技企业。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围绕生产生活各领域,积极引培一批平台型企业。

3.培养一批创新人才。

加强与上海合作,依托在沪“人才飞地”,引进一批专业数字人才。加大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在舟高等院校合作,积极采取灵活机制,引进各类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以“揭榜挂帅”“股权激励”“聚才计划”以及“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招揽和培育人才,大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谋划培育特色数字产业。

1.培育大数据服务业。

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重点发展数据清洗、脱敏、挖掘分析、可视化等大数据服务。打造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产业的成熟应用场景,以数据创新带动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数字医疗、数字交通、数字文旅、数字教育、数字养殖、数字监管、数字能源等模式快速发展。引进大数据中心,提供包括渔船管理、渔业资源、渔船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探测与监控服务,提高海洋应用领域云服务能力。围绕数据资源、行业应用、数据安全、数据维护等方面,梳理重点大数据技术产品、服务产品,绘制大数据产业图谱,整合现有大数据服务资源,培育或引进1—2家发展潜力大、技术实力强、服务本地的大数据服务企业,支持本地数字化改革、物流产业、旅游产业、渔业、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网络安全服务等领域。

2.布局新能源产业。

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数字装备产业,鼓励发展智能光伏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智能化光伏生产设备等光伏电站配套产业,提升配套部件供应能力,积极发展高效光伏材料、零部件与装备产业,提高光伏产品和装备本地配套率,持续降低光伏发电成本;重点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光伏发电监控智能化云平台、智能光伏储能一体机、高效光伏并网电源设备,培育新能源集成应用服务一体型企业。以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国家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大洋山高效养殖暨屋顶分布式光伏示范基地项目、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建设,结合嵊泗海岛优势,重点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以打造氢能海上供应链为契机,充分利用海上风电、光伏等富余电力资源,积极引导风电开发企业加快海上风电制氢储氢技术研发,在小洋山、滩浒等岛上,规划布局基于风电和光伏的制氢工厂,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开发海岛太阳能、海上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实施渔光互补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绿华花鸟双岛联动零碳数字岛项目、黄沙渔人码头波浪能试验项目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大力引进有实力的风电运维企业,加快大小洋山海上运维基地建设。强化浙沪新能源领域合作,做大做强油气储运、分拨、交易等业态,推进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建设。加快LNG冷能利用、油气贸易等关联产业落地,加快推进上海LNG一期储罐扩建工程冷能发电项目建设,打造小洋山LNG接收中心。

3.培育数字文化创意产业。

依托嵊泗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上海的合作交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挥海洋文化IP优势,丰富数字文创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海洋自然和文化遗产调查与挖掘保护,加强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积极开发嵊泗渔歌、渔民画等海洋文化文创研发项目,充分利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创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数字文创内容产品。实施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移动互联网游戏产品,着力打造嵊泗本土动漫游戏品牌。发挥嵊泗海岛风光优势,探索发展影视、摄影产业。加强AR/VR、裸眼3D等数字化技术与海洋元素的结合应用,发展“直播”+渔业、“直播”+休闲旅游、“直播”+垂钓(IP)等新业态,培育和引进一批自媒体、微电影、短视频、数字广告等新兴数字内容企业,增强传播服务技术装备水平,促进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集聚发展。

4.发展海洋智能装备产业。

鼓励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加快推进核心设备国产化、数字化,大力培育发展海洋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等新兴海洋装备。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智能装备产业,加大海洋捕捞机械和智能化设施装备等渔获物分拣等“机器换人”进程,提升渔业装备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渔船捕捞效率。

5.谋划未来产业。

提前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社会管理、政府治理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BaaS(区块链即服务),推动区块链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扩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数字货币。推进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在医疗、教育、交通、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三)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进渔农业数字化转型。

积极发展以捕捞渔业、养殖渔业为基础,以休闲渔业、精深加工为延伸,以冷链物流、品牌包装、高技术服务为支撑,以融合业态为新兴增长点的“2231”全链条发展体系,谋划建设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示范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与能力,推广渔船装备改造,推动海洋牧场与生态养殖、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垂钓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推广现代农渔业科技,提升渔业基础设施水平。

专栏1渔农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提升渔业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渔业装备数字化水平,以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和生产数字化为方向,提高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提升水产品海上保鲜装备、捕捞自动化设施设备、船载加工关键装备、水产加工装备、贻贝自动化收割、贻贝自动化包苗等装备数字化水平,推进节能高效智能渔业装备和系统应用推广。提升渔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建立雷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摄像头等设备的物联感知监测体系,提供渔港的信息化管控服务;推进渔船卫星电话和船载监控安装,增强渔船安全与通讯导航能力,实现海域通信优质覆盖。

推进捕捞环节数字化转型。提升捕捞设施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实施捕捞渔船机器换人行动,加快传统海洋捕捞业改造升级,推进远洋渔船及装备更新改造,鼓励引进先进通讯导航、视频监控等设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捕捞装备,提升渔船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渔业捕捞服务平台,提供渔获量分析服务、渔区分布服务、捕捞作业方式选择服务、渔场选择服务等,科学合理的实施渔业捕捞力度。加快北斗、大数据、5G等技术应用,为渔民提供气象服务、安全航行等服务。

推进养殖环节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智慧养殖,升级现代化水产养殖装备,建设智能深海养殖平台,应用推广深海养殖信息保障系统、智能升降网箱、综合智能深海渔场平台,实现水产养殖自动投饵与增氧、实时水质监测、远程诊断/视频监控、智能告警的自动化生产以及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升级迭代“海上养殖未来牧场”应用,提高养殖业管理服务实时化、可视化、精细化水平。开展“海上风电+养殖”的养殖新模式研究,加快绿华海域现代化大黄鱼养殖基地建设,构建集工业化养殖、水产品物流加工和海上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为一体的渔业综合生产系统。升级现代化水产养殖装备,提升贻贝产业和大黄鱼等养殖设备抗风浪等级,开展深海养殖工船、养殖平台为主的设施装备试点;加快渔光互补等生态高效养殖项目建设,构建绿色现代水产养殖模式。

推进加工环节数字化水平。围绕水产品加工的分拣、宰杀、去壳、切块、检测、装箱等环节,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单机多功能的加工设备研发及应用推广。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关键装备、配套工艺与机械化生产线,引进渔获物船载加工关键装备技术与系统,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水平,重点提升贻贝、大黄鱼等水产品加工现代化水平。

完善渔业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以冷链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渔业物流体系,打造捕捞渔业冷链物流体系,建立起水产品鲜活保鲜仓储、智能化高效冷链物流和线上线下便捷电商销售等网络体系,加快形成“百年渔场”等一批嵊泗海鲜品牌,实现海鲜24小时内直达长三角地区。打造渔业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冷链云仓,建设集物流配送中心、冷库仓储、检验检疫中心、信息中心、安全监控中心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嵊泗渔获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通过利用全球统一编码(GS1)系统,实现嵊泗渔获深度追溯,对渔获从养殖、捕捞、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追溯,确保嵊泗渔获“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风险可控”,确保水产品安全可追溯。

完善渔船安全监管体系。深化5G、北斗卫星导航、海底光缆等在渔船监管领域的应用,提高渔船监管精度,保障渔船航行安全。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建设海上一体化监管平台,提升船、人、港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船舶安全预警、精准管控能力,全面提升海上渔船安全监管能力,保障渔业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不断完善“数字渔港”应用,实现“船脸”识别、船舶身份识别、船舶异动预警、港区火警预报、船舶渔获物投售统计和分析等功能,不断提升渔港管理的精密智控水平。

2.推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

大力推进数字文旅发展,建设“离岛e宿”全生命周期平台,实现民宿审批、民宿申报、民宿投诉一件事,以及民宿经营流转等应用场景建设。加强数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旅设施智能化,推动大数据、VR/AR、人脸识别、高清直播等技术应用,提升食住行游等应用场景数字化水平。开发休闲垂钓、渔农业旅游、邮轮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依托嵊山—枸杞海岛旅游、贻贝文化,打造特色海洋休闲渔业旅游区,建设菜园—五龙—黄龙—枸杞—嵊山美丽渔村景观带。加快文化、艺术、体育等场景数字化改造,开展数字海岛公园试点,推进“十里金滩”特色小镇等海岛公园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构建海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五龙西会城、花鸟乡花鸟村、枸杞龙泉湾、嵊山满咀头、黄龙东咀头5大民宿聚落。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培育民宿综合体15家以上。

专栏2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建设嵊泗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按照“1+4”的数字文旅系统框架,构建“一个中心、四大平台、三大体系”,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配套建设文旅资源管理平台、决策分析平台、行业监管平台、综合管控平台四大子平台,打造数字管理体系、智能预警体系、数字分析体系三大体系,提升行业管理效率、提高精准营销能力、提供旅游服务。

打造海岛民宿嵊泗样板。围绕民宿监管、辅助经营和一站式服务等需求,整合共享民宿数据资源,建设嵊泗县“离岛e宿”全生命周期平台,建设政府监管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游客服务平台等三个子平台,构建准入、服务、监管、政策等标准体系,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造精准服务、高质高效的民宿发展新模式,打造农房盘活与服务的标准体系、构建农房与民宿的线上交易平台,方便民宿开办审批,赋能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

打造“嵊泗想念-码上游”平台。打造“嵊泗想念—码上游”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与“智行嵊泗”系统互联互通,提供订票服务、实时公交、海岛航旅、气象信息、入岛指南、旅游攻略以及行程助手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一站服务。

争创海钓产业试点。高标准发展海钓产业,打造花鸟岛—枸杞—嵊山核心海钓区,争创海钓产业省级试点。建设嵊泗“海钓一件事”服务系统,搭建嵊泗海钓数字管理平台,打造“海钓监管”“海钓服务”“我要海钓”等多应用场景,推进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实现游客海钓游玩申请、企业运营管理、政府监管服务、市场供需信息发布等全流程服务功能,提高嵊泗海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赋能海钓产业提升。

3.推进港口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建设数字港航。努力打造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争取升级为国家级中心渔港。推进港口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综合服务能力,综合应用海底光缆、5G、高通量卫星、北斗卫星导航、水声通信、船舶无线通信等技术,实施港口升级改造和整治维护,加快港口码头、航道、锚地数字化建设。探索渔港管理服务创新,建设渔港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渔港安全监控网络建设和渔船进出港电子识别系统,加强对渔港和在港渔船实时监控,实时掌握渔港的运行情况及综合态势,打造数字渔港新样板。

积极发展数字贸易。充分发挥浙沪两大自贸区政策叠加效应,深入推进洋山区块开发开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江海联运枢纽港,携手共建洋山自由贸易港。依托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加快发展以国际中转集拼、转口贸易以及港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港航服务业,谋划建设洋山综合海事服务基地。全方位深化“与沪同城”战略,突出浙江与上海双自贸试验区优势,努力集聚跨国公司分拨配送中心、重点航运类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油气全产业链、集装箱中转集拼、国际配矿贸易等国际国内集疏运枢纽节点,提升商品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推动海事服务发展。主动融入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战略,依托洋山港区和嵊泗港区的区位优势,重点推进绿华锚地港政航政、口岸监管、海事管理一体化进程,与上海共建共享港口航道锚地资源,参与建设舟山北部海事服务锚地,培育锚地供应市场,推动洋山深水港、绿华锚地进港船舶待泊期间及至舟山北部港区接受海事服务。

4.推进工贸产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创新渔业电商服务模式,打造渔业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嵊泗渔获电商平台,为嵊泗捕捞、养殖渔业中涉及生产、加工、贸易、消费的个人和商企客户提供供需发布与在线交易服务,满足渔业电子商务市场刚性需求。充分利用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积极提升“嵊泗贻贝”“嵊泗大黄鱼”“百年渔场”品牌知名度,打造嵊泗地域品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渔业直播电商发展,培育壮大渔业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金港电创园直播基地和枸杞岛直播中心,培养专业直播团队、配备专业直播装备,“淘嵊泗”平台,开展嵊泗贻贝、大黄鱼等水产品直播,同时引导企业开发适合线上销售的“标准化”贻贝产品,丰富贻贝产品形式,助力“嵊泗贻贝”走出去。大力发展“民宿+海产品电商”。积极发展民宿电商,做强“仟宿集”品牌,建立民宿网络销售平台,提升嵊泗民宿产业品牌影响力。强化农村电商产业集聚,培育省级电商专业村2家以上。

积极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全力推进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建设,鼓励渔旅融合发展,打造嵊泗电商飞地综合体,搭建嵊泗电商综合体商城,引导海鲜品牌、特色农产品、民宿企业等入驻平台。聚焦数字商贸、数字教育、数字交通、数字文旅等领域,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嵊泗电商飞地综合体和嵊泗数字新业态广场等项目建设,搭建数字生活应用场景,促进海鲜品牌、特色农产品、民宿企业等联动发展。推动“互联网+”与商贸深度融合,创新推广一批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规范“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市场”等数字生活服务场景发展,推动“零接触”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丰富旅游、医疗、教育等服务产品,推动生活方式向智能化转变。推广渔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统筹推进智能投递、智能停车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最后一公里”便民服务。

专栏3数字生活新服务提升工程

数字医疗。加快推进医共体对口帮扶,深化县人民医院与浙江医院医疗卫生“山海”合作提升工程,加快培育特色专科,重点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建设,培育嵊泗特色专科。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快推广省级处方信息交换与流转平台应用;深化人工智能、5G等技术应用,发展远程会诊、远程治疗等。创新推广海岛远程医疗示范试点,以县人民医院(县医共体)为试点,积极开展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名医名院远程医疗合作,依托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全面融合互联网技术,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海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药事”“互联网+护理”等服务,加快嵊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融入和医疗卫生数据打通。深化“甬舟一体化”“与沪同城”医疗健康合作模式,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城乡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数字养老。培育发展以数字养老、健康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新业态。积极对接“浙里养”数字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康养结合、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养老服务。建设“5G专网+数字平台+医养资源”三位一体的互联网+数字养老系统,面向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大场景,打造一朵“医护康养”一体化的实用共享安全的健康云。构建数字机构养老平台,打造“多部一体”的全院管理体系,推动养老机构从传统养老模式向数字养老模式转变。建设数字居家养老新模式,打通医、康、养、吃、购、行、娱养老七要素,推动“养老+服务、养老+管理、养老+营销、养老+运营”建设。利用嵊泗旅游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文旅康养。

数字教育。深化数字教育惠民服务,建立“嵊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教育基础数据库”,推进数字化学习、现代远程教育和数字教育进偏远海岛,加强在线优质教育资源与海岛教育的融合,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开发“教有所安”数字化应用场景,将基础数据、动态排摸、跟踪整改融入教育大数据平台中,推动教育数据进一步整合和应用,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建设教育云服务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汇聚第三方优质资源及应用,面向教育局、老师、学生、家长提供全方位教育云分享服务。建立数字校园、数字教室,推广电子班牌,开展基于网络空间的师生教与学应用行动,提供智能化的互动空间,促进个性化学习、开放式学习和泛在学习。

数字交通。建设嵊泗数字交通平台,升级迭代“智行嵊泗”“嵊泗客运”等平台,与杭州联合共建沿海客运省管联动系统,构建涵盖数字出行、水上交通、景区停车全方位的数字大交通体系。打造全面感知数字交通体系,构建实时、准确、高效的嵊泗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公共客运中心中的应用,及时发布航班延误和取消信息。建设水上通航数字监管平台,加强对船舶及其作业的全面、深度和智能感知,强化对水路交通的动态监管。谋划建设东翼岛群之间的水上客运快速航线,积极推动嵊山—枸杞—花鸟联动发展。优化海上旅游交通,持续优化岛际民生航线网络布局,提升“海上巴士”服务品质,发展“一票式”联程联网。

未来社区(未来海岛)。立足嵊泗“海洋大县,陆域小县”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一主多副”的空间格局,以海岛建设为主调,构建社区数字服务平台,打造“数据驱动、业务协同、产业融合、应用升级、信息安全”的嵊泗未来社区(未来海岛)。建设特色未来社区应用场景,大力推进数字化应用体系,构建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建筑、未来治理、未来服务、未来交通等特色场景,全面提升海岛服务与治理能力,为海岛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加快推进滨海社区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创建。以花鸟岛为试点,建设花鸟岛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岛区的数字化水平,打造海岛型未来社区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未来社区“嵊泗经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数字商贸。结合嵊泗海岛县特点,搭建嵊泗海产品“淘嵊泗”线上商城。同时针对嵊泗本地企业商家,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并接入嵊泗新业态线上商城内,实现产业数字化。通过将嵊泗现有的数据及平台资源做整合,以数字商贸、数字文旅、数字学习、数字出行、数字政务、数字渔业六大子场景为重要切入点,做到信息互通、场景联动,助推嵊泗实现高质量数字化发展,加快共同富裕探索步伐。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建立水产品鲜活保鲜仓储、智能化高效冷链物流和线上线下便捷电商销售等网络体系,打造捕捞渔业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发展“一条鱼”全产业链,构建以冷链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活体海鲜运输项目建设,依托无人机、活体仓运输快艇等技术手段,通过“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生产基地+食材冷链配送”等新业态,打造鲜活品“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快递出岛离村模式。优化海上交通航线,构建海上快速物流通道,方便冷冻水产品运输。大力支持金网运“无车承运”平台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产业。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制造企业上云,推广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水产加工制造行业为试点,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集成一批“模块化”“组合式”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改造试点样本。鼓励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市场化运作、分行业推进、项目制实施、平台化服务”的方式推进行业中小企业普遍开展数字化改造。

5.推进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数字能源监测与运营平台。紧抓数字化改革契机,以“碳达峰、碳中和”和“数字经济”为切入口,建设嵊泗能源大数据监测平台,实现能源利用全阶段数字化监管、产业经济全方位分析,推进海岛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反馈的智能化和全域化趋势,助力打造“数字海岛”。发展新能源数字化运营系统,推进配电自动化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鼓励各类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在源网荷储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控制等方面提升技术和优化系统。加快互联网、大数据、数字电网、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光伏产业及系统开发应用,打造海岛光伏基地。

打造低碳能源消费场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零碳县、无碳城建设,重点推进绿华—花鸟双岛联动零碳智慧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打造黄龙东咀头低碳应用场景。完善菜园城区智慧零碳停车场站建设,有序推进各大岛屿充电停车一体化场站规划和布局。加快家用电动汽车推广使用,推进公共交通电动化,推进港口岸电全覆盖。坚持车桩协同发展,完善充电设施布局,建成公共充电站16座以上,公用充电桩位100个以上。

(四)着力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

1.推进政府数字化不断深入。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数字化平台化资源集成应用,实现职能部门政务服务“最优化”整合、“一站式”办理,推动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互认融通共享。加快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机关内跑网办平台为主抓手,全面梳理机关内部办事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推进部门协同,不断完善嵊泗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嵊泗经验和模式。围绕政务办事、城市公共服务等内容,以“掌上嵊泗”为基础,打造嵊泗城市服务统一移动端——“E”嵊泗,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广“云上大厅”远程办理模式,实现“掌上办事之县”“掌上办公之县”。

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以数字化驱动制度重塑,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治理方式。突出数字赋能、精密智控,结合嵊泗海岛县特征,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数字监管、数字城建、数字城管、数字水务等应用,持续深化一体化城市管理平台、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信用嵊泗信息化平台、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云平台等建设。

2.完善经济治理体系。

建设数字经济系统。聚焦“小切口、大场景”,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数字化改革,加强与省、市联动,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强化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综合集成数据中枢系统,实现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和科学分析。建设嵊泗数字经济系统,积极谋划数字化应用场景,迭代升级数字养殖应用场景,开发上线休闲渔业、嵊泗商城等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渔业大脑”嵊泗试点,构建安全管控、应急指挥、灾难救助的可视化指挥平台,实现现代渔业精密智控管理。

优化经济治理环境。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及《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推进“互联网+监管”应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政府监管领域全覆盖、多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推进“信用嵊泗”建设,将包括人社、教育、医疗等的政府侧信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侧的征信大数据结合,构建精准权威的信用体系,将信用体系与经济治理相结合,结合嵊泗旅游特色产业,建立景区、民宿和导游诚信“红黑名单”;以渔船污染物智治为小切口,构建渔业数字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和标准,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3.构建社会数字服务体系。

加快社会服务数字化。提升数字民生服务能力,加快社会服务数字化,围绕农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救助、文旅、交通等领域需求,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实施基层数字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加强与“舟山大脑”链接应用,创造性探索“一件事”集成协同场景,打造海岛基层治理“最佳实践”共享共用模式。提高对老年群体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数字服务平台。

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建设“一码治嵊”数字化应用场景,有力提升社会治安风险要素全生命周期掌控力,推动构建“离岛”社会精细化治理工作格局。建设离岛智能保供稳价平台,形成全县保供数据一张图,从采购、入库、仓储、销售、配送、决策六大场景切入,构建数字化采购系统、进销存系统、线上订货系统、信息上报系统、应急保供配送系统,不断提升保供能力与监管水平。

专栏4数字治理深化工程

“云上民宿”应用。围绕民宿开办申请、建房审批、竣工验收、证照办理、部门审核、设立登记等民宿开办审批环节打造“云上民宿”数字化平台,实现“农房招商、民宿投资、证照办理、民宿管理”全流程一件事应用。

数字监管。打造数字监管嵊泗模式,推广“阳光厨房”平台,搭建“阳光厨房”接入外卖平台,实现数字化监管。探索“数字渔场”管理模式,聚焦“监管”与“服务”,升级智慧养殖云平台,推动贻贝产业精准化发展。积极推广“浙食链”“浙冷链”“浙苗链”“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等平台应用。

数字法治。推进执法监督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跨部门、场景式“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司法监督体系,提升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积极探索“东海渔嫂温暖e家”等数字法治特色亮点项目。

(五)加快推进数字促共富。

1.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

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提高乡村“四治融合”水平,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迭代升级最小单元疫情防控数字化应用,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立与卫生健康、医疗服务、基层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人口等多条线、多层级、多系统的数据集成和业务协同,通过数字化思维和空间信息等技术手段,采用最小作战单元的治理模式,实现网格化的精细治理和责任落实,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实现政府、机构、群众高效协同参与,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化水平。

2.打造共富特色应用场景。

以数字化改革牵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综合类试点,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群体监测数智平台(家富嵊泗),率先做到人群精准画像、政策精准供给,提高政府精准施策能力,破解民生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资源错配等难题,为全省共同富裕基础数据库建设提供嵊泗样板。打造“民宿主数据库管理平台”,集成“民宿主精准画像驾驶舱”“民宿微管家”等应用场景,实现对全县民宿主的动态监测分析,科学识别“扩中”“提低”对象,为全省共富型统计监测提供“嵊泗”路径。打造“共富工坊”海岛样板,统筹政府、企业、村集体、渔农户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加工车间、民宿集群、直播间、生产线、码头等具有海岛特色的“共富工坊”建设;制定“一坊一方案”,建立健全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4张清单”;试点在杭州、宁波等打造“工坊直供点”。

3.提升智慧民生服务能力。

逐步整合政府、公共事业、商业服务的各类资源,以“掌上嵊泗”为基础,打造移动端城市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定位等技术,解决老年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三大难题。提高对老年群体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智慧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数字海岛体系,实现社会管理系统化和智慧化,提升数字技术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形成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

(六)加速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

1.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围绕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深入对接省、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按照“以用促建、共建共享”原则,建设“四横四纵”八大体系和“浙里办”“浙政钉”两个终端,迭代升级“浙里办”“浙政钉”嵊泗平台两大终端,打造健壮稳定、集约高效、安全可信、开放兼容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全面支撑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化改革需求。

2.推进数据融合与开放共享。

深化数据融合共享协调机制,完善全县公共数据目录,动态更新数据资源库,加快与省、市业务系统全面对接,完善数据闭环流转机制,促进数据回流赋能基层治理,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共享和一源多用。加快数据的共享、开放,为各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服务群众的需求,打造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探索建设开放数据应用生态圈,积极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应用,优先开放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环境保护、教育等领域数据,形成一批数据开放创新应用。

3.强化数据防护与网络安全。

健全数据安全应急防控机制,建立容灾备份、安全评价、日常巡检等数据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和数据安全审计制度,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全面强化安全防护应用,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等级评测和风险评估,建立网络安全多源感知系统,加强对政府部门、关键行业以及重点领域网络安全的动态感知。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加大对网络安全法多维度、多层次的普及力度,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七)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1.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能力。

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推进5G网络建设,鼓励5G基站共建共享,整合存量设施,推进基站、铁塔、接入管道、光交箱体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成全面、连续、深度覆盖的5G精品网络。近海岸全面推广5G(700M)超远距离技术,实现嵊泗海域近海岸海上信号全覆盖。

推动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络建设,开展宽带接入网络能力升级和改造,开展“双千兆”宽带网络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光纤宽带千兆接入到家庭、无线千兆接入到家庭全覆盖。加大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

加快下一代网络部署。加快IPv6改造,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和内容分发网络的IPv6升级改造,推动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开展基于IPv6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和应用改造试点示范。

推进海底光缆通讯建设。推进泗礁—黄龙—枸杞海缆、泗礁—小洋—大洋、泗礁—绿华—花鸟—枸杞海底光缆等建设,进一步提升海岛网络带宽,强化嵊泗海岛网络覆盖能力,新建海底光缆30海里以上。升级海底光缆通讯服务,全面提升岛屿的通讯能力、带宽能力和储备能力。

2.建设大数据应用中心。

建成集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功能及相关附属和扩展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建立实时动态公共信息采集与服务网络,集成旅游、水文、气象、渔船、交通等领域监测信息,承担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服务;承担港航物流、产旅融合、社会公共卫生、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安全生产预警与应急响应等5大实时动态公共服务信息监测平台的运营,为政府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嵊泗“城市大脑”体系和数字平台建设提供助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3.构建物联感知基础设施。

构建新型数字基础底座。推广应用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通过时空数据、遥感遥测、城市多维地理、物联感知等多源信息,构建集多元数据要素于一体的城市“一张图”,探索基层治理、未来社区、数字物流、数字养老等数字民生服务应用。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完成以基础设施平台、云资源中心、数据资源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四部分为核心的基础支撑平台工程,形成网络传输、存储计算、数据治理、智能分析能力,为整个数字生态系统提供安全、稳定、高效、按需使用的基础支撑。

深化融合型基础设施部署。围绕道路桥梁、环境卫生、公共治安等城市场景,推进视频、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等前端智能感知终端深度覆盖和集成共享,构建形成泛在感知的智能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多功能杆建设,形成共建共享、集约高效的海岛物联感知网络建设模式。推进智能化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海洋设施、智能化气象设施等建设,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网络化监测、智能化预警能力,优化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应急的设施支撑,推动生态环境设施智能化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强化绩效考核机制。

进一步健全数字经济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县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在数字经济推进过程中的领导、决策、协调和监督职能。县属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完善数字经济机构,分工协作,解决重要政策落实、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关键问题。制定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细化任务分解、严格责任落实,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监督考核机制,将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政府部门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健全数字经济建设水平评估工作机制。

(二)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创新建设保障制度。

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力度,重点面向电子商务、数字文化创意、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重大项目应用、项目孵化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的鼓励促进政策。探索建设创新保障制度,探索信息资源集约共享方面制度法规,推动嵊泗向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的数字经济系统转变。探索政府投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治理制度,降低数字经济项目实施风险。

(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多元融资保障。

加大数字经济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投向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公共领域智能化、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等领域。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研究制定嵊泗县数字经济建设鼓励政策,对具有公益性的社会投资项目提供场地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对数字经济建设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丰富数字经济投资和运营模式,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等重大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创新政社合作机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引入PPP政企伙伴合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逐步导入社会力量作为建设主体。深化区域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路径,加强上海的全方位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会议,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形成嵊泗县数字经济建设的强大智力支撑。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信息意识。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等制度,完善各部门数字经济岗位设置和管理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专业技术队伍培训,打造由上至下、由内而外的信息技能管理团队。提升全民信息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渠道,宣传推广数字经济理念。开展面向公众的数字经济知识普及、高新科技应用成果会展等活动,调动公众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全县居民的信息化水平。

附件:嵊泗县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项目库

最新相关

中核科技董事长、董事调整

4月25日,中核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总经理马瀛先生提出的书面辞呈,马瀛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因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经股东方推荐,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资...

光伏产业链"冷热不均": 谁亏谁赚?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业绩走向分化,亏损有之,利润翻倍亦有之。截至1月31日,光伏上市企业的2023年业绩预告已相继出炉。其中,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协鑫集成、东方日升等预...

2020竞价甄选,拔得头筹靠哪般?

近日,全国新增风光消纳能力公布,光伏获得48.45GW的新增消纳,引起行业强烈关注,这是否会对今年国内光伏市场以及已经进行的平价、竞价项目产生大的改变?对于新公布的消纳能力,智汇光伏创始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