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破顶,锂电隔膜也创出新高,智驾盘中也表现出色,光伏逆变器、胶膜就更不谈了,不是新高就是在新高的路上。
长线方向继续火热,接着奏乐,接着舞。
而正如我们频繁强调的,“行情是对产业链逻辑的验证”。技术图形上看似盘整突破,看似底部V转,其实都是“后视镜”视角得出的结论,而真想要走在股价前面,跌了不怕,涨了敢拿,产业链的研究恐怕是为数不多的方法。
回归产业链,今天再讲一个光伏隔膜上游的细分赛道,EVA。
光伏EVA,和MLCC一样,又是个国产集中在中低端,高端紧缺但只能依赖进口的东西,总体上大约60%依赖进口,是光伏隔膜必不可少的原料。背景上,全年光伏是160GW装机目标,上半年因为硅料飙太快的问题,装机量的不够,所以下半年估计会在100GW左右(这也是我们下半年看硅料下行、逆变器放量的核心因素之一),而100GW对应的光伏EVA粒子需求在42.7万吨左右。
那供给呢?虽然说2014后随着几家民营进来后供给有了不少的提升,但总体供给上,按照台湾地区的产能供给,大概在14万吨,以及进出口22.5万吨,也就是总和下来36.5万吨左右。
相比需求少了6.2万吨,这意味着有缺口。
一旦有缺口,那就意味着两件事,要么增加供给,要么行也提价。
增加供给可能吗?恐怕难,因为这玩意的扩产周期大概在3~4年,因为核心部件产能受到限制,所以远水救不了近火。
导致这样的情况下,提价则势在必行。这里面国内两家上市公司,一家背靠中科院的材料商,也是国内第二大EVA粒子供应商,产量占全球的5.5~6.8%,另外一家则将要把产业龙头斯尔邦注入上市公司,全年产能有望超过20万吨,很显然更有受益的可能。
今天EVA大致介绍了下背景,下次我们接着聊。行情层面中证500创下2020年以来新高,符合我们对它“PE便宜且风险收益比更高”的定义,所以战略看多中证500的观点依旧不变,而开篇提到的四大长线方向自然也是持续。
最后再多提一句,至于流动性宽松后,为什么银行、地产依旧还被砸个不停?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侧面指标——反应出顶层对于银行、房地产“让利”社会的坚定决心。
银行“让利”之前已经屡屡提及过,常听新闻的朋友多少也听到“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贷款成本”的字眼,这里面核心都是降息差的逻辑,而以息差作为利润来源的银行,自然是日子不好过。
房地产“让利”社会呢?
字面意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