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河北、天津、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吉林、山东、江西等20个省(区、市),审议通过了本省份的《十四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地方版”建议)。
笔者梳理发现,已经公布的“地方版”建议,能源发展成为各地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且亮点纷呈。
京津冀
在已经公布的16份“地方版”建议中,均提出了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布局,通过以点带面的圈群发展思路,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大省域经济总量,打造新的动力源。
北京市
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水资源战略储备,加快天津南港和唐山LNG储备设施建设。
优化调整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严控、调整在京石化生产规模。实施二氧化碳控制专项行动和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行动。
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壮大绿色节能、清洁环保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率先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天津市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用“绿色系数”评价发展成果,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建筑体系和交通网络,建立健全生态型经济体系。
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强化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制造。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打造能源创新示范高地。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河北省
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构建综合能源体系,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推进坚强智能安全电网建设,完善油气管网,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发展环保产业,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
黑吉辽
黑龙江省
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争取建设以我省为起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实现500千伏电网市(地)全覆盖、220千伏电网县(市)全覆盖,完善电网网架结构。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核能供暖示范。
建成全省统一的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国家电网车联网数据共享,构建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落实国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装机比重和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合理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大力发展碳汇经济等以生态为本底的新产业新业态。
吉林省
推进大水网、坚强电网、天然气管网建设。建设吉林“陆上三峡”工程,扩大“吉电南送”。
加快“气化吉林”建设,提高天然气、煤炭、石油、油母页岩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探索天然气掺氢气技术应用,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建设5G基础设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辽宁省
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洁净能源等产业部署一批创新链。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强做大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煤、油、气、核和新能源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辽河储气库群等能源储备基地和通道建设。
华东地区
我们先来看华东地区中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江西和山东在后面。
长江三角洲
上海市
据笔者了解,《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将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但未提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
但《规划》提出,将在公共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加快构建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绿色交通体系。
此外,《规划》指出优先将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培育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新增长点,延展绿色经济产业链。
安徽省
据笔者统计,《规划》17次提及能源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被列入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实施“能源供给保障”工程,支持长三角煤炭储备基地、长三角现代化煤炭物流体系、两淮坑口电站、煤层气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强骨干电网、城乡配电网和两淮电力输出通道建设,完善“三纵四横一环”省级主干天然气管网,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采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绿色建筑。实施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制定实施我省二○三○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重点领域减煤,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防止出现上马高耗能产业冲动强烈问题。
浙江省
浙江省是最早公布的省份之一,11月24日,浙江审议通过《规划》指出,要求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并要求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发展位居全国前列。
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江西:坚持“适度超前、以电为主、多能互补”,推进一批支撑性电源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第二回特高压入赣工程,构建“一个核心双环网+三个区域电网”的供电主网架。
统筹推进油气管网、新能源等项目建设。聚焦新能源等优势产业,聚焦新能源装备等细分领域。
山东:在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核电、氢能、智能电网及储能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煤电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氢能,拓展外电入鲁通道,稳步推动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完善油气储输网络;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源头管控,加快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完善高耗能行业差别化政策,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清洁能源倍增行动,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华南地区
西北地区
其中,陕西《规划》全文共有20处提及能源。宁夏有12次提到能源关键词。
西南地区
可以看到,西南地区的三个省市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似乎并不在十四五规划之列,这可能与他们的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因素有关,我们可以发现有关新能源的政策类公布,是有一定的地区代表性的。
氢能机遇
在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将迎来重要的机遇期。从各省市规划看,“综合能源发展”是氢能产业发展重点,氢能成为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的重点技术方向。
在国家氢能政策出台前,各地区就已抢滩布局氢能产业,并持续加码。
各地区十四五规划布局中对于氢能的定位与计划如下
陕西:重视能源综合应用,加快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吉林:建设白城国家级高载能技术基地和中国北方氢谷、云谷,探索天然气掺氢气技术应用
辽宁:壮大氢能等新能源产业
河北:建设张家口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山东:建设山东半岛“氢动走廊”
贵州:做优煤炭产业,推进氢能产业加快发展
上海: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加氢站建设
广西:大力发展氢能,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已公布的各省份的《十四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规划占不到一半省份,此外,以储充电桩为代表的储能和氢能布局比例加大,从规划内容看,多数各地区将氢能产业定位于早期阶段,但在产业布局上已十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