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海力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奠基仪式在江苏省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重举行。这座总投资达5.5亿元的数字化标杆工厂,将会成为践行海力达2030复兴战略的关键落子,同时也标志着拥有百年积淀的制造隐形冠军向工业4.0迈出坚实一步。常熟市委、常委等相关领导,中航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兵,新航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志远,海力达全球CEO沈俊豪,新航科技副总经理刘世身,豫新党委书记张江波以及众多重要嘉宾共同出席了奠基盛典。
智能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
海力达全球CEO沈俊豪向在座嘉宾介绍了二期项目:新工厂项目毗邻已成功运营的一期工厂,规划新增3.73万平方米厂房,将专注于新能源热管理模块及其关键阀类产品和氢能阀类产品的研发、测试与制造,新增产线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实现全自动实时动态追溯,满足最严苛的质量标准,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精度、更高性能、更高品质的热管理、氢能阀类解决方案。
二期项目预计两年内竣工,预计到2030年热管理产品产能可满足千万辆级新能源汽车的配套需求。产品不仅面向中国市场,还将出口至欧美等海外市场。项目规划未来总投资额近5.5亿元,规划从新能源车用进一步拓展至车用以外的多元工业领域,推动多产业技术升级。
深度的智能化改造,不仅将会提升海力达精益生产水平和制造效率,还将通过更高的数字化水平与自动化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变革,赋能海力达2030复兴战略的达成。
*构建智能中枢:全面部署MES(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的实时采集、透明化监控与智能分析决策支持。
*升级智慧物流:引入无人叉车(AGV)等智能物流装备,优化车间物料精准配送,大幅提升自动化水平和作业安全性。
*打造数据闭环:深度融合现有精益生产体系,打通生产、质量与仓储管理数据流,构建高效协同、持续优化的数字化闭环管理体系。
扎根高质量发展立足先进制造基地
奠基仪式上,海力达全球CEO沈俊豪回顾了海力达在常熟的本土化历程。自2011年海力达设立一期工厂,经过十余年的高效运营,常熟工厂已成为海力达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支柱,成为海力达拓展在热管理与氢能领域本土化创新实践的赋能基地。2024年海力达中国实现营业收入超12亿元,累计交付热管理和氢能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取得突破性成绩。其中,在热管理领域,海力达为超过20款车型提供配套服务。在氢能领域,中低压阀市占率超过20%,以自身力量加速中国氢能产业的商业化。未来,在常熟建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创产业高地战略下,海力达必将达到更大目标,为全球电气化和清洁能源转型贡献更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与培土奠基下,海力达二期项目奠基仪式圆满落幕。这座即将拔地而起的“智能工厂”,承载着海力达向未来出行科技进军的雄心,也必将为常熟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更强劲新动能,畅想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