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14家光伏企业被罚近22亿背后,是光伏圈钱"后遗症"爆发

10月31日,东方日升(12.920,0.32,2.54%)(SZ:300118)发布公告称,因信披违规等问题,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宁波监管局发出的监管函,董事长林海峰、董秘雪山行还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东方日升尚属轻微,也并非光伏行业孤例。今年以来,光伏企业频频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统计发现,今年前10个月,有14家光伏企业被证监会监管、出具警示函或处以重罚,涉及高管超百人,处罚资金合计21.83亿元(详见表格),远超2024年22家光伏企业合计近3.5亿元的罚单总额。

总体来看,今年曝出的光伏企业被罚案件呈现出规模大、时间久、参与人数多等特征。而证监会给予的处罚也更为严厉——4家企业被给予500万元-16.6亿元的罚款,并有7人被证券市场终身禁入。

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违法违规事件多发背后,有哪些原因?证监会严罚又传递出什么信号?

最高被罚近17亿,退市、离职仍被罚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今年以来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曝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未及时披露重大信息、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方面。总体来看,信披违法占比最多。

其中,案件规模最大的东旭集团造假案,案情覆盖欺诈发行股票债券、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虚增收入、未按期披露年报等,堪称是今年光伏企业证券违规案件的“集大成者”。最令外界震撼的是,东旭集团财务造假已形成系统性,涉及虚构业务、虚假记账、虚增利润、虚增货币资金等行为,时间跨度长达五年。

在金额上东旭集团也是最高的。东旭集团通过欺骗手段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股票、债券发行,违法募集资金合计超110亿元。同时在2015-2019年,东旭集团虚增收入累计478.25亿元,虚增利润累计130.01亿元。此外,东旭集团还侵占东旭蓝天、东旭光电合计171.22亿元资金,两家上市公司终被掏空而走向退市。

与之类似的还有亿利洁能和爱康科技。

亿利洁能涉及欺诈发行债券,募资10亿元。同时还因财务造假、关联担保、资金占用等导致信披违法行为,且时间跨度长达八年。其被控股股东违规占用资金高达39.06亿元。

爱康科技则在2019-2023年存在隐瞒实控人邹承慧及其控制的关联方占用19.73亿元资金并担保12.06亿元,少计借款费用、虚增利润合计4997.39万元,以及与邹承慧旗下企业形成非经营性资金往来2.34亿元等行为。

最终,深圳、河北证监局对东旭集团、东旭蓝天、东旭光电及43名相关责任人开出了近17亿元的巨额行政罚单;亿利洁能、公司控股股东亿利资源集团及29名相关责任人也被内蒙古证监局“秋后算账”,处以3.75亿元罚款;爱康科技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4200万元。

企业的“一把手”自然是脱不开干系。东旭集团实控人李兆廷、亿利洁能董事长王文彪、爱康科技董事长邹承慧分别被处以罚款5.8914亿元、3000万元和1600万元,另外,3人还均被采取市场终身禁入措施。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收到监管函之时,东旭蓝天、东旭光电、亿利洁能均已退市;在爱康科技长长的被处罚名单中,除邹承慧和2名现任董事外,还有11名已从爱康科技离职董监高成员也被处罚,其中两人还被采取3年市场禁入措施。这一系列处罚彻底打破了一些企业和相关责任人以退市免责、以离职免责的幻想。

被行政处罚之后,这些企业还将面临民事索赔、甚至刑事追责。去年底,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宣布支持对东旭光电提起普通代表人诉讼,目前已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至于刑事追责,证监会在今年3月28日曾表态,“对相关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的证券犯罪问题线索,将按程序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今年11月,回天新材(12.580,-0.10,-0.79%)(SZ:300041)创始人、原董事长章锋因犯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九个月,并处罚金1.5亿元。

监管部门零容忍,光伏圈钱“后遗症”显露

总结来看,今年光伏企业频频被证监会追责处罚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当前资本市场监管趋严,“长牙带刺”让违规违纪无处遁形。

自2024年2月吴清上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在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理念下,资本市场监管趋严。尤其是自去年4月“国九条”(《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非法套利都成为监管重点。监管不仅关注新发生的违法行为,对历史违法行为也进行追溯和惩罚。

此外,相关部门推动修订了《证券法》等法规,对违规信披公司和责任人的罚款上限分别由60万元、30万元大幅提升至1000万元、500万元。《刑法修正案(十一)》还将违规披露信息的刑期上限由3年增加到10年。同时,监管机构还在加快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追究的多维度追责体系,强化对违法公司和个人的全面追责。

在“长牙带刺”的证券监管下,监管部门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创下历史新高。据证监会披露,2024年作出行政处罚61件,罚没金额51.57亿元,处罚责任人员426人,对65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相关第三方配合造假线索统一移交相关部门或属地政府依法处置。光伏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相关上市公司100多家,监管利剑下被发现问题的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今年14家光伏企业被处罚背后,是近年光伏圈钱热导致的后遗症爆发。

这些企业以跨界企业为主,受前几年光伏行业大爆发的吸引而涌入,目的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的是借光伏概念圈钱捞金。随着光伏行业这两年步入下行周期,这些无心长远发展的企业最先步入困境,此前的“骚操作”就显露出来。

最典型的如2023年宣布从玩具行业跨界光伏的沐邦高科,面对2024年以后持续亏损带来的财务困境,就打起了将募集资金挪作他用的小算盘。公司将部分募集资金预付给募投项目施工方等供应商(它们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关系密切),再经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转手,以往来款形式转回上市公司用于偿还借款、日常经营等非募投项目,此举构成了募集资金的违规使用。

根据江西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沐邦高科2024年向其他关联方提供资金2.6亿,截至2024年末,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4845.59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3526.25万元。

此外,沐邦高科以预付设备款和工程款等方式,通过第三方向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提供资金。2024年,向控股股东提供资金1.68亿,截至2024年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1.07亿,截至2025年6月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4605.6万元。

最终,这些问题都被监管部门揪了出来。8月6日,上交所对沐邦高科,控股股东江西沐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实控人廖志远,关联方江西豪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张忠安,时任财务总监汤晓春,时任董事会秘书刘毅予以了公开谴责。9月29日晚,证监会对廖志远立案调查。

最新相关

中国光伏赋能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在《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与中国"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之际,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支持、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光伏赋能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主题交流会日前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2025中国光伏建...

SKF推出了专利共享港(The Patent Bay)

SKF推出了专利共享港(The Patent Bay)

上海2025年11月10日/美通社/ -- SKF 宣布推出全新开放平台——"专利共享港"(The Patent Bay)。该平台将向企业免费开放斯凯孚部分精选专利,旨在加速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

绿电将从"配角"变"主角"

未来5年,中国新增的电力需求,将主要由风电、光伏等绿电来满足,绿电将从"配角"变"主角"。今天的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中国能源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过去,家里开灯、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