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商务部:支持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近日记者了解到,11月21日,商务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参照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完善再生铜铝原料等产品进口政策,扩大再生资源进口。原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

光伏出海:押上未来的豪赌

当能源危机一次又一次敲响警钟,所有人都清楚传统能源具有无法突破的局限性。冉冉升起的新能源中太阳能成为同行翘楚,稳居C位。二十年来,光伏被太多人寄予厚望。2005年,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美国存托凭证三级ADR形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创始人施正荣一夜之间身价超百亿,...

晴天科技IPO:分布式光伏电站集成“两头在外” 核心竞争力不足

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户用光伏市场爆发,行业内的企业也开始发起 IPO 上市冲击。日前,"户用光伏一哥"正泰安能向主板递交招股书引发了市场密切关注。近日,浙江晴天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晴天科技")回复了深交所首轮问询并更新了招股书。与正泰安能一样,晴天科技同样专注于户用光伏市场,...

光伏一体化的诱惑与陷阱

中国光伏发展史上的2003年,发生了一段"18勇士进西藏"的故事。主角是天合光能的18名技术人员,他们在这一年底进入西藏昌都地区安装了39座光伏电站。以至于数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对这一段故事仍津津乐道,"对天合而言,这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大步。"或许是受此精神鼓舞,亦或是早...

聊聊光伏造富这件事:“屋顶之争”的终局难题是什么?

提到战略性产业,光伏是绕不开的话题。回顾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和演变的二十多年,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从世纪初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艰难开始技术自研,随着首条多晶硅生产线投产,光伏迎来了一段时间的蓬勃增长,然而2011年的"双反"再次让行业步履维艰;从"两头在外"的被动无奈,到国内市场开始全面启动;...

认真聊聊光伏造富这件事:「屋顶之争」的终局难题是什么?

作者|鹿尧编辑|桑明强提到战略性产业,光伏是绕不开的话题。回顾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和演变的二十多年,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从世纪初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艰难开始技术自研,随着首条多晶硅生产线投产,光伏迎来了一段时间的蓬勃增长,然而2011年的"双反"再次让行业步履维艰;从"两头在外"的被动无奈,到国...

国家发改委:​风电、光伏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明显,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刊发署名文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文章提到: 风电、光伏、储能、核电、特高压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明显;高速铁路、5G通信等领域全球领先,这些都为我国未来发展赢得了先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物质基础。推进风电、光伏发...

“破产首富”施正荣归来,光伏行业又生变数?

1月8日,中国光伏行业迎来重磅消息: 上迈新能源1GW轻质光伏基地在江苏扬中正式投产。上迈新能源鲜有人知,但其创始人施正荣却是不折不扣的行业传奇。2004―2012年,中国光伏业异军突起,诞生了尚德施正荣、赛维彭小峰等多个首富。被称为"光伏教父"的施正荣,在5年内创造了186亿元身价,问鼎中国首富。后因...

徐成城:调整中的光伏行业景气度还能持续吗?

摘要: (1)去年以来受冬季采暖/夏季制冷需求提升,海外受制疫情下出口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新增的电力需求,能源消耗稳步提升。火电在我国能源中占比70%,而其高碳排放使其无法满足去年联合国大会承诺的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促使我国从火力发电为主转向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水电/风电增量...

千锤百炼,回天新材的光伏王者进阶路

中国第一块自主背板中国唯一实现背板核心材料自主化中国第一家同时掌握PVDF膜流延及吹膜工艺中国第一支国产光伏密封胶生产厂家全球光伏领域硅胶产销量第一光伏背板出货超过1亿平光伏用胶出货超过20万吨……无数个标签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难以超越、不可复制的回天。有光伏的地方就有回天"全球每两...

中国光伏,是如何照亮全球的?

从 2019 年开始,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我国实行的一系列制裁措施,让我们的芯片产业陷入极端的被动。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化替代"成为必然的出路。然而芯片的国产替代难度着实不小,技术高精尖,而且是涉及全产业链的大工程。不过今天IT之家想和大家说的不是芯片,而是半导体的另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几...

光伏产业,投资逻辑已经改变

一、 "两头在外"的格局我国的光伏行业经历了和其他大多数行业一样的历程,即收益率最高的核心技术前端和市场后端都在国外;而收益率较低、污染较为严重的加工制造端在国内。那时候,我国90%的原料依赖进口,90%的产品依赖出口,这就是被称为"两头在外"的格局。熟悉经济学的人应该知道另一个词"微笑曲线"。...

中国光伏产业国际话语权稳增

: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光伏市场异军突起,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经过多年的起伏,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有利于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对完整的光伏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一个中国的、可以引领全球发展...

光伏行业上下游齐发力摆脱“两头在外”

光伏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料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制造,硅片的生产;中游包括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玻璃,支架等)以及逆变电器环节;下游是光伏发电的应用端包括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两头在外”是指中国光伏产业链上游硅料主要依靠进口,下游市场环节经常受到欧美日韩的打压...

短短10年间,从两头在外发展到全产业链 中国光伏产业领跑全球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关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讲座会获悉,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清洁能源领域最大投资国。2018年,我国对清洁能源投资超1000亿美元,是日本在相关领域投资的近5倍。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占全部新增装机的71%,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比达38%,显示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

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局面尴尬

2016年上半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进出口总额81.2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3.9%。其中出口额66.7亿美元,同比小幅减少4.1%,出口数量同比减少2.8%,出口价格同比下降1.3%;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下降4.3%,进口数量同比下降10.5%,进口价格同比上升6.9%。由此可见,近三年来,我国光伏电池行业经历了2012年国...

如何改变国内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畸形态势?

我国光伏产业需调整产业结构,针对薄弱环节合理布局,力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链一直不合理,生产制造环节主要集中在利润较低的环节,以劳动密集型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和封装组件为主,由于技术的壁垒,高利润环节的生产一直把控在国外,高技术制造环节依赖进口,比如高纯度多晶硅、主要...

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窘境不再

2015年中国国际硅业大会暨光伏产业博览会于9月16日在徐州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历经10余年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多晶硅企业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华长达半个世纪的技术封锁,结束了多原料生产和光伏应用“两头在外”的被动局面。据介绍,在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绝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多晶硅的生产...

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开启 将打破两头在外尴尬局面

光伏产业在最初的很多年里被质疑是“两头在外”: 原材料上依赖国外,市场也几乎全部在国外。那些年,95%以上的光伏产业向以欧盟为主的海外市场供货。而今天,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很多人认为,国内市场的打开是因为中国光伏产业受欧美等光伏双反案影响,所以国家出手救市。事实上...

两头在外光伏产业让中国里外不是人

光伏产业向国外输出绿色能源,将污染和高耗能留在国内,这种产业不要也罢,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付出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污染,大量消耗能源又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高碳产业。根据德国的一个研究所的研究表示,每千瓦时来自光伏发电技术的电,需要消耗铝土矿2754mg,铁7278mg,铜330mg,生石灰15240mg,而每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