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中科院等研发快速提取硒化锑太阳能电池热电子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从器件设计和太赫兹光谱研究等方向出发,发现了低毒、低成本硒化锑(Sb2Se3)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快达几个皮秒的热电子提取过程,并成功抑制其缺陷复合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

“大国重器”系列:HJT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光伏电池片是将降本追求到极致的行业,技术进步是其永恒的追求,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也构成了光伏电池设备的核心驱动力。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随着传统PERC技术的降本增效面临瓶颈,市场对新技术的追求将更加迫切,其中异质结(HJT)基于其种种优势获得了诸多厂家的青睐,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本篇报告重...

效率高达26%,晶硅太阳能电池设计再突破

日前,位于德国的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发现了省去用于提供横向载流子传输的前接触层是双侧接触式电池优异光电性能的关键,获得了高达26.0%的效率。实现了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重大突破,并认为这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设计极限。太阳能电池为n-p型电池,此后科学家发现在此基础上加上背面电场形成n-p...

科学家研发透明纳米层,使硅光伏电池效率超过26%成为可能

究人员表示,"我们的纳米结构层提供了理想的钝化。此外,超薄层是透明的,因此光的入射率几乎不会降低,还能表现出高导电性。如今,没有比利用太阳发电更为成本低廉的方法了。只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建造发电厂,每千瓦时的太阳能电力供应价格将低于两美分。市场上以晶体硅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使之成为可能,其...

我科学家发现硒化锑太阳能电池中电子超快提取过程

4月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获悉,该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从器件设计和太赫兹光谱研究等方向出发,发现了低毒、低成本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快达几个皮秒的热电子提取过程,并成功抑制其缺陷复合过程。相关结果发表于ACSEnergyLetters。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

Fraunhofer ISE创下26%的双面接触电池效率新记录

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Fraunhofer ISE)宣称,双面接触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下了26%的新纪录。此外,Fraunhofer ISE还表示,实现这一纪录的技术具有将效率推高至27%的潜力。这种电池的正面和背面都有金属触点。由Fraunhofer ISE的Armin Richter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隧穿氧化钝化接触(TOPCon)技术作...

为什么太阳能电池也得涂“防晒霜”?

转眼间,又到了需要和紫外线斗智斗勇的季节。为了避免收获一句"你最近变黑了耶"的友好评价,俊男靓女们采取了包括但不限于涂防晒、昼伏夜出的各种方式以求心安。有人还祈愿来生变成一块太阳能电池,做到不怕晒、晒不怕,甚至还能"用爱发电"。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太阳能电池其实也要上"防晒霜"。(图片...

中山大学毕冬勤教授在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发展迅速,其光电转换效率(PCE)从最初的3.8%提高到了25.2%,但环境不稳定性仍然是阻碍其走向商业化的一大瓶颈。由于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层状二维(2D)钙钛矿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D网络可以理解为厚度为n的共角无机八面体[MX6]4层被大体积烷基铵阳离子层间隔开,库仑力和...

管式PECVD如何退火 氮化硅薄膜工艺参数最佳?

摘要: 研究了在真空与氮气两种环境中不同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氮化膜薄膜性能影响,测试了退火后氮化硅薄膜的膜厚、折射率、少子寿命以及电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多晶硅管式PECVD真空退火环境优于氮气,并确定当退火温度在450℃、退火时间20min时,工艺参数最佳。当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膜厚的增加也不...

用于SHJ太阳电池的商用TCOs:优化性能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摘要硅异质结(SHJ)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可大规模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其转换效率高达24%以上。与当今广泛使用的钝化发射极和背接触(PERC)电池技术相比,SHJ太阳能电池的一个关键差异点是使用了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这种材料给电池性能和成本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展...

2021-2030太阳电池金属化技术预测:银浆丝网印刷占主导,细线印刷和多主栅持续推进

继2021年1月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师给出2021年新增光伏194GW的预测后,2月,BNEF再次调高了对2021年的期待,认为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09GW,成为光伏发电的创纪录年份。而2023年的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更是有可能达到240GW。光伏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市场...

西南大学郑绍辉教授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理论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低成本、易生产且具柔性的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是中国早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持平的碳中和目标的最可靠工具之一,而其一大瓶颈在于有机光伏器件较低的光电转化效率(PCE)。近日,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郑绍辉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的高性能非富勒烯Y6衍生物分子,并基于可靠的密度泛函与含时密度泛...

北工大顶刊:首次发现!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界面处嵌入式纳米孪晶

晶硅(c-Si)太阳能电池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光伏技术之一,其显著优势包括接近最佳带隙、高转换效率、广为认可的稳定性和广泛可用的原材料等。硅异质结(SHJ)技术是实现c-Si太阳能电池高转换效率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2017年,孔径面积为151.9cm2、效率为25.1%的SHJ太阳能电池由Kaneka成功制备。但在随后的...

更大、更稳定、更高效!全新制造技术或将改写钙钛矿光伏电池历史

来自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一种新制造技术,创造了稳定性和效率都更高的钙钛矿太阳能组件。他们的研究结果已于本月25日发表在了《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杂志上。钙钛矿是下一代太阳能技术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其效率在数十年间从3.8%一路飙涨至现在的25....

上海交通大学在有机光伏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于同一天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烽研究员团队的两项有机光伏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一项工作通过运用四元级联能级多尺度形貌策略,实现了效率参数的协同提升,并得到了创纪录的效率并获得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权威认证。第二项工作...

18.07%效率创单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新高

近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更新了效率图,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单结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最新效率为29.5%,而OPV的最新技术刷新至18.2%,上海交通大学刘烽老师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创造。上海交通大学刘烽老师团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使用四元共混物,实现了体异质结有机光伏有源层...

一道新能引领N型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升级

摘要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是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隧穿氧化钝化接触(Poly Passivated)太阳电池中,可以通过生长一层超薄氧化硅(SiOx)加上磷重掺杂的多晶硅(n+-poly-Si)用于电子选择性接触或者加上硼重掺杂的多晶硅(p+-poly-Si)用于空穴选择性接触。Poly Passivated结构钝化接触太阳能电...

北京大学黄春辉课题组取得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新进展

锡基钙钛矿与铅基的相比具有更加合适的带隙、更为优异的载流子传输能力以及环境友好的特性,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Sn2+易被氧化成Sn4+,使得其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远落后于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春辉课题组在提升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研究中...

多主栅EL常见异常

小牛自动化为大家介绍了常见的EL检测的图像异常类型,并分析了可能造成的几种原因。下文是相关内容的汇总。EL检测简介EL全称为Electroluminescence,中文译为电致发光,亦叫做场致发光,其目的用于检测组件上电池片缺陷,以控制质量。EL测试基本原理是晶体硅太阳电池片外加正向偏置电压,电源向晶体硅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