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缪炎峰、陈悦天、赵一新与宁德时代郭永胜Nature:基质限域分子层用于钙钛矿光伏模组
论文概览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其卓越的光电性能,已成为推动光伏效率提升的有力候选材料。随着研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接近商业化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工业化即将到来。然而,采用自组装分子(SAMs)的高效反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临着聚集性和疏水性等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SAM-in-ma...
论文概览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其卓越的光电性能,已成为推动光伏效率提升的有力候选材料。随着研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接近商业化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工业化即将到来。然而,采用自组装分子(SAMs)的高效反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临着聚集性和疏水性等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SAM-in-ma...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改进后的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突破30%,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10月28日在线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这是南京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光电转化效率3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作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向,正在加速突破"效率-稳定性"这一关键产业瓶颈。目前,实验室中的三维(3D)钙钛矿电池效率已超过27%,但其实际应用仍受限于较差的环境稳定性。因此,如何在保持高稳定性的同时提升效率,成为当前产业与科研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准二维(quasi-2D)钙钛矿是...
窄带隙(NBG)子电池中空穴传输层(HTL)/钙钛矿界面的非辐射复合损失限制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对于铅锡(Pb-Sn)基窄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小化其埋底界面处的电荷复合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传统的长链胺基钝化策略通常会引入载流子传输损失,从而限制填充因子(FF)和短路电流密度...
据媒体报道,南京大学助理教授林仁兴与教授谭海仁团队设计出一种基于偶极钝化策略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经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认证,高达30.1%,标志着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首次突破30%大关。目前,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效率提升主要受限于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偏小...
长期以来,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度依赖铅元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健康隐患,难道高性能光伏材料必须含铅?其实未必!不依赖有毒的铅元素,只借助绿色无害的锡元素,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梁佳青年研究员团队研发出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实现了全生命周期无害,甚至突破了光电转换效率...
1、遂宁7.2GW高效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环评文件公示8月19日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8月19日已受理告知承诺制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公告》,该项目是7.2GW 高效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由电投新能源科技(遂宁)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其中,3条为600MW+4条1.2...
拿在手上,轻如纸片;稍加用力拉扯弯曲,黑色薄膜安然无恙,上面的小灯珠依然亮着白光。"看,这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在发电。"海南大学研究员荣耀光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柔性、质轻等特点,在阴天等弱光条件下也能发电。不久前,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海南大学可再生能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自...
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及光伏组件功率的标准测试条件(STC)为: AM 1.5G 光谱、1000 W/m² 辐照度、25°C 电池温度。然而,在户外实际运行环境中,受光照条件及辐照角度等因素影响,组件受光面辐照度常低于标准值。因此,弱光响应性能成为影响组件实际发电量的关键因素。在STC标称功率相同的条件下,弱光响应更...
2025年7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0379383A,申请日期为2025年06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可包括: 提供硅基体,硅基体的第一主表面具有...
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对紫外线(UV)敏感。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表明,365nm 紫外线会解离 Si-H 键,导致氢原子从 a-Si: H/c-Si 界面迁移并形成亚稳态缺陷。东方日升全球光伏研究院联合东南大学,针对n型异质结电池和组件的紫外稳定性进行了深度机理性的研究,开发了低紫外损伤连续PECVD 工艺,通过优化i1钝...
上期文章笔者已经对激子倍增技术原理进行了浅析,本期将从激子倍增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出发,着重介绍激子倍增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光伏领域中的应用。自从20世纪50年代在半导体材料中发现载流子倍增现象[1],激子倍增(MEG)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为突破传统光伏器件的肖克利-奎伊瑟效率极限提供了新方向。该技术...
基于先进的N型TOPCon技术,并融合20BB,HCP,MAX、FP等多项创新技术,晶科能源打造出全新一代Tiger Neo 3.0组件。该组件功率高达670W,组件效率达24.8%,双面率高达85%。凭借更高的功率效率、双面率、可靠性,更优的弱光性能等优势,该组件一经上市便受到市场的认可。此前,晶科能源已分别与中国电建,以及DIWA...
一、引言: 传统理论的突破者--激子倍增光伏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核心方向,其能量转换效率始终是研究重点。在早期科学家的认知中,一个光子通常只能激发单个电子-空穴对(激子),对应单结硅基太阳电池的理论效率上限为33%[1]。然而,激子倍增(multiple exciton generation,MEG)现象[2,3]的发现打破了这一...
2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秦川江、王利祥研究团队在新型有机自组装分子设计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首次开发出一种高效、稳定且分散性优异的双自由基自组装分子材料,显著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盛烨、研究员田文明团队发展了一种结合荧光成像与光电流成像的新型表征平台,实现了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工作状态下晶界区域光电流增强机制的空间分辨探测。研究发现,晶界不仅能够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收集,还可能因缺陷态引发复合损失,呈现出"双刃剑...
演讲标题: 晶硅太阳电池结构演化与钝载流子选择性接触演讲人: 赵雷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赵瑾教授研究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子空穴复合机理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团队自主发展的第一性原理激发态动力学程序,揭示了低频振动声子在电子空穴复合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该结果以"Low-frequ...
9月20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超快时间分辨光谱与动力学创新特区研究团队,金盛烨研究员带领团队在金属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成功发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电极界面载流子提取效率的微观非均匀分布是限制电池效率的因素之一,相关研究成果"LimitingPerovskiteSol...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超快时间分辨光谱与动力学创新特区研究组(11T5组)研究员金盛烨领导的科研团队在金属有机钙钛矿(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单晶光生载流子扩散动力学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成功实现了对单个钙钛矿单晶纳米线/纳米片中载流子扩散过程的可视化和定量研究。相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