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特斯拉为何选择汉能太阳能薄膜柔性产品建超级充电站

导语:对于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网络建设,马斯克表示,位于北京的首座充电站是与汉能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未来我们还会持续在中国投入超级充电站建设,尽快扩大网络。特斯拉为何选择汉能太阳能薄膜柔性产品建设其超级充电站?技术优势明显、资金实力雄厚成为汉能胜出的关键。

4月22日下午,特斯拉创始人兼CEO伊隆*马斯克在北京首批用户交车仪式上,正式向中国六位车主交付了首批ModelS的电动汽车,同时成为嘉宾关注焦点的还有两座由汉能太阳能根据特斯拉的需求而量身设计和制造的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系统。特斯拉与汉能太阳能的强强联手,将成为电动汽车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的积极实践,有利于汽车行业从根本上走出传统能源格局,对拉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引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能太阳能所提供的该套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系统采用了其全球最先进的CIGS(铜铟镓硒)薄膜光伏技术,能够在最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面积地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并可通过储能系统为电动汽车充电。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无需搭建造价高昂的支架、整体设施可移动、外观现代美观,可完美地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在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充电服务的同时,利用先进的薄膜光伏科技实现清洁能源的应用最大化。

特斯拉创始人ElonMusk在昨天的交车仪式上称,中国是特斯拉未来非常重要的市场,特斯拉将在中国在充电环境方面进行巨额投资。汉能作为首家和特斯拉达成合作协议的中国充电站供应商,将利用其薄膜柔性光伏系统为特斯拉提供首批北京两座充电站的建设,并在上海嘉定汽车城提供第一座超级充电站建设,在未来还将陆续建设共七大超级充电站网络。

在美国,特斯拉的充电站全部由穆斯克投资的SolarCity建设。2013年,SolarCity安装的光伏系统总规模达567兆瓦,合同支付金额约20亿美元,几乎比2012年实现翻倍增长。特斯拉正在通过SolarCity建设覆盖全美的充电网络。

在中国,特斯拉选择在光伏产业领域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汉能作为合作首选,其考虑也是有多方面因素的。

首先,汉能构筑的国际影响力是特斯拉将其作为合作首选的重要原因。过去几年间,汉能在国际薄膜光伏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收购,从2012年并购德国Solibro开始、2013年1月并购美国MiaSolé,到2013年7月并购美国GlobalSolarEnergy公司,汉能整合了全球最先进的薄膜技术,其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技术最高转化率已达20.5%,并获得了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RenewableEnergyLaboratory)测试及认证,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顶尖企业。这一切构筑了汉能与特斯拉合作对标的基石。

其次,“资本实力”是汉能与特斯拉合作的保证。光伏行业在过去几年中遭遇了彻底洗牌,包括昔日的光伏巨头尚德、赛维LDK等一批公司已经倒下,活下来的公司也背负着巨额债务。相比之下,汉能以资本方式进入,并且集团凭借在水力发电领域的现金流,相比那些赤裸裸的顶着资金重负的光伏企业更有优势。而且在中国,光伏行业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动扶持的产业,未来将会有更多发展机遇。

再次,汉能薄膜柔性光伏技术会为超级充电站加分。光伏薄膜柔性技术的特点是可以透光、柔性化,在建造光伏充电站时,够酷、够美观对于追求产品完美的特斯拉来说必定会成为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全球技术领先的薄膜光伏企业,汉能太阳能一直在积极探索利用其先进的薄膜光伏技术解决中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通过技术创新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本次与特斯拉合作也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为国内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系统规模化发展奠下了基石。目前汉能太阳能集团也已经与多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展开积极合作,探讨和研究从电动汽车储能、发电系统、光伏车顶以及各种光伏汽车及周边系统应用的课题,为中国汽车产业注入更多的清洁能源而努力。

最新相关

罗曼股份中标4.03亿光伏电站项目

5月5日,上海罗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曼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成功中标闻喜县100MW光伏电站项目总承包,中标金额高达4.03亿元,工期为153天。罗曼股份表示,合同履行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

钧达股份今起招股 预计5月8日挂牌

钧达股份2025年4月28日-2025年5月2日招股,拟全球发行6343.23万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另有15%的超额配股权,发售价将不会高于每股28.6港元且预期不会低于每股20.4港元;预期H...

退市警示!这家光伏跨界公司2024年巨亏

退市警示!这家光伏跨界公司2024年巨亏

4月23日,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接连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及《关于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公司2024年业绩大幅亏损、期末净资产转负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