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月,英利生产每兆瓦光伏组件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约22%,超出到2015年降低13%的原定目标;采购的产品及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约12%,超出到2015年降低7%的原定目标;上游物流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约17%,超出到2015年降低10%的原定目标;清洁电力占总电力消耗实际实现4.05%,超出4%的原定目标。
据了解,“碳减排先锋”项目始于1999年,是由WWF发起的全球各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推动企业自愿实施大幅超前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积极推广可持续商业模式和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对市场、行业及政策产生积极影响。
自2013年1月29日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碳减排先锋项目以来,英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推行清洁生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英利在温室气体减排、清洁生产标准制定、绿色建筑示范与推广以及通过地球一小时系列活动普及低碳知识方面等采取积极行动,减少生产过程和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积极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并在保定总部、天津和衡水生产园区的厂房屋顶、停车场以及其他设施上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与TUV合作,建立温室气体管理平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通过全员创新和资源综合再利用等活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计划”,促进供应商提升能效、减少排放,把耗能和排放水平作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之一;合理安排四大生产园区的物流计划,减少运输产生的排放。
与此同时,英利充分利用行业影响力推动全行业节能减排,对市场、行业及政策走向产生积极影响。2016年11月23日,由英利绿色能源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联合我国光伏代表企业共同编制的光伏行业首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光伏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批准,正式对外发布实施,对指导光伏电池企业深入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光伏电池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具有重要意义。
英利绿色能源首席气候官熊景峰表示:“降低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家具有使命感的可再生能源公司,英利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向整个产业链积极传递‘清洁生产’的行业理念,引导全球光伏产业的‘绿色潮流’,为人类提供更加绿色、更加清洁的太阳能电力。”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不可逆的全球化大势。英利提出“光伏入户、自造蓝天”计划,用不断创新推动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环保事业发展。已有超过17吉瓦的英利光伏组件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7%左右。平均每年可发电200亿度,年均减排11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停驶220多万辆小型汽车,植树6亿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