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电站"弃光": 光伏应用亟待啃下硬骨头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并网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21万千瓦、同比增加290万千瓦;9月底6000千瓦及以上并网光伏发电装机仅684万千瓦,发电量区区56亿千瓦时。而我国今年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到8吉瓦,仅上半年就达到了2.8吉瓦。装机容量节节攀升、为何并网率却依然如何寒碜?这一系列相差悬殊的数字,令光伏发电“弃光”问题再度凸显。眼下正值西部电站抢装潮如火如荼之际,如何避免项目落成之日即成“晒太阳”之始的尴尬重演,理应成为光伏应用领域亟待破解的一块硬骨头。

光伏电站“晒太阳”怎成常态?

中电联在报告中预计,今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发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其中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3.6亿千瓦,占全国装机比重达到30%左右。但显然,正如不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人均GDP数据一样,不与并网率挂钩的装机容量只是一个数字,无法表征真实的光伏发电出力水平。

虽然光伏发电不再担心被电网“卡脖子”,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并网问题却仍是制约光伏发电的首要拦路虎。工信部曾指出,我国上半年2.8吉瓦装机,全年装机有望达8吉瓦,其中大型光伏电站5吉瓦;但光伏电站与电网建设周期不同步,电站与电网发展规划的协调仍将是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的关键。而科技部针对光伏行业开展的调研结果显示,去年国内光伏发电站被“弃光限电”的比例已达到40%,即使一些并网条件好的电站开工率尚且不足80%。

很多业内人士担忧,光伏会否重蹈风电的覆辙?众所周知,风电过去几年因盲目上项目而频繁遭遇的“弃风”、“限电”现象愈演愈烈,终致这个行业从一派兴旺到如今的一蹶不振。而相对于风电的不分昼夜来说,光伏发电还有着“白天忙晚上歇”的先天不足;因此,太阳能资源相对于风能的间歇性和不可控性特征更明显。如果从对电网调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看,光伏发电甚至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垃圾电”,并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比风电有过之而无不及。

近年来看,在西藏、青海等一些光照条件好的地区,往往每年集中在短短几个月内,上马大量光伏发电项目,一波波“装机热”很容易导致光伏项目过分集中。加上由于电网吸纳能力问题,一些光伏发电项目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做到就近消化,“弃光”现象往往紧随而至,造成这些电站“晒太阳”成为常态。

如果将“弃光”的罪过单纯归咎于企业一哄而上的抢装潮,显然也有失公允。国家最初在制定出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时,只是希望藉此在阳光资源丰富的西部进行示范电站的建设,带动全国的光伏产品应用,对于并网问题基本没有太多考虑。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几年下来,导致在电网相对不发达、供电充分的地区集中了过多的光伏电站,造成能发电的地区不缺电、缺电的地区发不了电的尴尬。另一方面,企业在电站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心态也与这种政策短视有关,正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单个企业考虑更多的往往是当下的市场走势以及政策补贴的高低,运营收益率反而不如从政府拿补贴重要。

还要看到,标准的缺失也成为限制光伏电站并网的一个重要因素。光伏电站一般的使用期限是在20-25年,如何来保证这25年中不出现重大的问题,需要有严格的施工、安装和建设的标准来制约。目前,我国光伏领域严格规范的标准大多集中在电池组件生产领域,基本没有光伏电站建设、施工国标。但相比组件而言,制定电站建设施工标准无疑要复杂得多,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地质、日照等自然条件并兼顾业主需求、造价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电站从设计到建设都是企业自说自话,没有统一标准,到并网时各种不适应自然也是层出不穷,并网难也就在意料之中。

破解“弃光”困局还需多方合力

“光伏新政”的实质,是要推动中国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应用大国蜕变,但“弃光”现象无疑成为这条道路上的绊脚石。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中资源最丰富、前景最广阔的产业,大规模“弃光”已经给光伏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目前,大多数电站开发商贷款利率已经非常接近内部收益率,如果在这期间遭遇频繁“弃光”,将会面临很大的经营困难。“弃光”反映出的并网不通畅、光伏发电经济效益无法保障,对于正逐步走上复苏道路的中国光伏业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并且从下游反噬中上游产业链,甚至最终可能令整个“光伏新政”无功而返。

显然,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弃光”问题的严重性。国家能源局发出通知,将在全国10个省市区全面启动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消纳监管,着力解决日益突出的风电“弃风”、光伏“弃光”问题。决策层有所行动固然是好事,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弃光”问题需要国家、电网、光伏企业形成合力才能得到最终的破解。

光伏发电因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不受普通电网的青睐,也是客观事实。但从目前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光伏发电必然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甚至取代传统能源的新品种。因此,建设能够适应光伏电站大规模接入的智能电网,应是电网企业努力的方向。随着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这些困扰应该是光伏发展史上的阶段性烦恼。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光伏“弃光”,智能电网的普及必不可少。

但从当前光伏电站和电网建设水平来看,短期内要想一劳永逸解决全国范围内的光伏电站并网并不现实。这就需要光伏电站开发商拿出前瞻眼光,主动往光伏资源不甚丰富、标杆电价较低的二、三类地区发展,通过更靠近电网和终端用户来解决并网难的问题,争取在经济较为发达、土地资源相对宽松的中东部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尽管与西部相比可能发电成本相对高一些,但由于可以达到全周期发电,没有“晒太阳”之虞,收益率反而容易锁定。当然,从长远来看,向应用前景更广、适合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发电转型,最大限度摆脱电网的束缚,应该是眼下西部电站抢装潮背后的那些厂商需要及早提上日程的。

而从政府层面来看,当务之急是加快核准和超前建设包括特高压输电工程在内的跨区跨省输电通道,以消纳西部地区现有的过剩发电能力,让那些仍在“晒太阳”的电站尽快运转起来。此外,国家应尽快设立专责的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光伏电站的设计建造标准并实行严格监管,从而为并网框定一条准绳。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已调升到1.5分/千瓦时,但随着开发规模不断增加,依然存在补贴金额不足的风险。除进一步调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水平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更应拓宽来源,开辟新的资金渠道。

最新相关
130MWh!南都电源欧洲储能版图再扩张

130MWh!南都电源欧洲储能版图再扩张

日前,南都电源与希腊某能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为其在希腊的独立储能项目,提供总装机容量达130MWh的储能系统,标志着公司在欧洲储能市场取得又一重要突破。南都电源将为项目提供包含交直流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