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的热浪裹着盛夏的蝉鸣翻滚而来,在杭州临安太湖源储能电站内,监控大屏上的数字不断跳动,绿电正被“鲸吞”入库,高峰电流奔涌入网,流向千家万户……这座杭州“超级充电宝”,再次迎来了盛夏大考。
2024年6月30日,杭州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储能电站——太湖源80MW/160MWh储能电站成功并网。彼时正值夏季用电高峰,新能源发电的“日间洪峰”与居民用电的“晚峰缺口”存在供需错配的结构性难题,电网像被一根绳子两头拉扯。
太湖源储能电站的投运,精准补上了这道“时间差”。它像山坳里的“巨型蓄水池”,白天将过剩的光伏电尽数吸纳,当夕阳西沉、空调集体轰鸣时,又化身“应急水库”,满载电能瞬间释放。项目日充电量最高突破34万度,单日最大放电量达28万度,相当于一千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今年6月的项目运行记录簿,也已写满了“日常保供”的故事——上百次响应调度指令,或是延长夜间放电时长2小时,或是将午间充电功率动态降至70%,让12个储能方阵在“充—放—待命”状态间无缝切换。而支撑这一切的,是90.6%的能量转化率——每100度电存入,能有90.6度在需要时精准释放。
6月9日的突发考验,更印证了这份“精准”。当调度指令“立即提升放电功率至45MW”传来,运营团队第一时间作出响应,通过工控指令协调同步启动12个储能方阵。从静默到轰鸣仅用时3分钟,20万度备用电能直送城市核心区,迅速化解突发负荷警报。
7月8日凌晨,蓄电池舱的嗡鸣与山外城市的脉动交织成曲。值班人员在日志本上写下:“首周高温防御战告捷,SOH(健康度)99.02%。”窗外,城市灯火蜿蜒如龙,空调外机的轰鸣似海,每一度电的吞吐,都在为这份“清凉”加码。
翻开更早的“成绩单”,2024年盛夏迎峰期间,太湖源储能电站累计放电超1030万度,接入区域电网线损率下降0.8个百分点,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8%。
太湖源储能电站用每一次“吞纳光热、释放清凉”的循环,诠释着其名字最温暖的意义——所谓“源”,不仅是电能的起点,更是万家清凉的支点;所谓“储能”,不仅是电力的储存,更是民生温度的传承。江南的炎夏长卷上,太湖源储能电站正以电荷为墨,书写着能源保供、绿色转型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