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犹太人在十字路口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个犹太人在左边开了一家餐馆;第三个犹太人在右边开了一家超市……最后整个区域都火了;换成中国人,第一个开了个加油站,第二、三、四个都来开加油站……最后都不赚钱,整个区域也凋敝了。
图片
这样的故事
每隔几年都会在光伏行业上演
2018年,史上最严厉光伏政策“531新政”发布,让行业一时进入至暗时刻,不少企业抱团取暖,钻研技术升级,稳步发展,熬过了2018、2019这两年的低谷期。2020年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是平价上网的曙光已现,2020年5月,光伏电站厂区部分EPC价格已经在3元/W左右。
碳中和愿景的提出,让光伏产业一度爆红,成为政策和资本的宠儿。2030年12亿千瓦的风电和太阳能目标,地方政府大量激励政策的出台,让所有光伏人精神振奋,伸展拳脚想要大干一场。政策加持,资本涌入,这样的大好形势定能推进平价上网的脚步,让光伏系统造价越来越低。
而从光伏盒子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产业链不断涨价,目前户用系统整体比去年涨价15-20%,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系统价格竟然不降反升。2020年户用光伏装机突破10GW,以这种涨价趋势,今年还能创下新的辉煌吗?2021年户用装机很有可能连10GW都不到。
产业链涨声不停
2021年4月21日,硅业分会发布国内太阳能级硅料最新的成交价。多晶用料、单晶菜花料、单晶致密料、单晶复投料今年涨幅分别21.82%、71.34%、69.41%、68.72%。
此前,2021年4月15日隆基才公示最新硅片价格,G1、M6、M10价格分别为每片3.9元、4.0元及4.86元人民币,中环公示的最新G12价格为每片6.33元人民币。次日晚间,通威宣布电池片除210价格不变,158mm及166mm分别上涨0.02元、0.03元。
硅料的这波涨价,很可能会再次引起硅片和电池片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
由于原材料紧缺,支架、线缆等光伏系统辅材价格也依旧持续在涨。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原来价格稳定的光伏逆变器近期由于核心元器件芯片、IGBT功率器件等极度紧缺,价格出现上涨,交付周期大幅延迟的状况。
被价格裹挟的安装商和组件厂家,都不禁思考这次的碳中和红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下游逐渐内卷化,跟风扎堆扩产
图片
“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现在很多高校学生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孩子上了辅导班,所有的孩子也要去上辅导班,最后全班人的成绩排名并没有改变,钱都被辅导班赚走了。
光伏在沉寂了两年之后,终于迎来了碳中和这一利好,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面前,谁都不想错过机遇。在大量资本的注入下,国内光伏企业掀起了凶猛的扩产潮,谁都不想被因为产能问题被竞争者分走这块来之不易的蛋糕,一些本身没有扩产计划的企业看到同行都在不停的扩产,不得不也步入扩产的行列,不少机构称这种现象为光伏行业的“内卷”。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隆基、通威、晶澳、天合等上市的龙头光伏企业,2020年公布的扩产项目就多达40个,累计公布的计划投资总额高达2147.76亿元。仅2021年的第一季度,更是官宣了约46个项目,投资金额超1000亿。
硅料供不应求,涨价市场规律
碳中和愿景下大量的资本、巨大的市场让头部企业的扩张野心膨胀,硅料则是扩产版图中最重要的原料。而硅料的涨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市场规律——供不应求就涨价,价高者得。
“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上涨,一方面是硅料供应基本无增量的同时,硅片扩产增量陆续释放,供需阶段性不匹配支撑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是市场对于全年硅料供不应求现状可能持续的预判,使下游更加坚定地及时采购硅料,以避免无米下锅的困境。”硅业分会分析称。
全行业都在扩产的情况下,不扩产可能会被淘汰,扩产就得接受涨价。看到同行不顾价格签订长单,就有更多的企业争先恐后的签订长单,这种各自为营的内卷化竞争使得原材料更加稀缺,硅料价格肆无忌惮的涨。
恶战:夹缝中难以生存的安装商
安装商在面临这场内卷化带来的涨价风波,受到的伤害可能比2018年那场严苛政策还大。当时面临的是信誉问题导致的客户流失,而如今面临利润挤压,资金不足的问题,有些安装商甚至为了维护客户,亏本做买卖。
不久前,晶科能源董事长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研发耗费巨大人力财力,才辛苦换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些所有被材料们一个春风十里的涨价一笑撸过。开发商一手捧红的寡头最终让开发商痛苦到不想明天,3060说出去的目标谁来承担完成的额外代价,赚的盆满钵满的原来和技术没有关系,人间有正道吗?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你的问题我都懂,但我回答不了,你高估了我的智商。”
大企业尚且如此,而在涨价风潮下的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据光伏盒子了解,安装商对价格基本是没有话语权。安装商目前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低,很多订单都无法做。
安装商老黎和小熊都表示,今年以来,相比去年已经少了10个点的利润了,再继续下去,安装商不仅可能无利可图,做的不好还可能亏本。如果抬价装机价格,业主和投资商也不会买账。
然而这场恶战可能才刚刚开始,这种各自为营的内卷化的市场氛围将会带来的是什么?光伏行业早已有前车之鉴:
光伏产业最火爆时,一年财政收入不到18亿的江西新余市,借了2亿给彭小峰,快速孵化出一个世界级的光伏企业赛维LDK,如今首富彭小峰,不但公司破产,还个人身负巨债,身陷囹圄。到2012年,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把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纳入当地的远景规划,并累计兴建了100多个光伏产业园。无锡尚德五年做到全球光伏四强时,原计划再接再厉搞研发升级,建立真正掌握核心的世界级企业,但全行业的快速过剩和疯狂内卷,最终让那一代很多的中国光伏企业殉葬。
疯狂扩产,内卷后留下一地鸡毛的案例,在光伏行业的发展史上曾多次上演。可以预见的是,在大刀阔斧的扩产后,也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忧。
图片
涨价不会毁了光伏行业,但挫伤了终端用户的积极性
图片
碳中和红利下,拥有更好融资条件的头部企业扩产是必然的,甚至已经是光伏行业的“老规矩”了,短视地认为产业链涨价会摧毁光伏行业并不可取,但是无序的各自为营的内卷化竞争真的是合理的吗?内卷化带来的产业链价格暴涨就应该由夹在中间的组件厂家和安装商来承担吗?
光伏行业能够在政策低谷时逆势翻盘,也要警惕不要在碳中和的红利加持下顺势“翻车”,不要让终端用户觉得我们的在碳中和目标下“恃宠而骄”,临门涨价,这会挫伤终端用户的积极性。
光伏这段时间持续涨价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1、龙头企业地位凸显,特别是上游龙头拥有了产品的绝对定价权
2、光伏上游涨价直接原因则是供不应求导致的
3、光伏上游产品涨价是短视的,不可持续的
4、现在光伏安装商(EPC)的利润真的很低,其实就挣点辛苦钱
5、今年组件厂、逆变器厂也很艰难,利润微薄
5、内卷化竞争不可取,希望大家发挥各自长处,理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