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草原的风穿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当电解槽制取出第一缕绿色氢气流,一场颠覆传统化工生产的能源革命即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拉开帷幕。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化学东华公司总承包的深能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正以“新能源和化工耦合”的创新实践,致力于打造我国西北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工程标杆,为减碳行动贡献“绿色方案”。
锚定“双碳”目标,擘画绿色能源新蓝图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以及鄂尔多斯市首个开工的风光制氢合成绿氨示范项目,深能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精准立足鄂托克旗当地社会及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能源资源禀赋,以发展氢能产业为核心,以新能源发电为基础,构建起能源绿色产供销用主线,有力推动本地生态与经济协同受益。
项目精心谋划布局了“新能源开发-绿氢制备-化工储能”三位协同体系,以风光新能源为源头、绿氢制备为枢纽、氨基储能为载体,形成涵盖清洁能源生产、氢基能源转化、化工储能运输的完整闭环系统,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能源产供用各环节,使清洁能源开发应用效益辐射到生态、经济等多领域,为鄂托克旗现代能源经济建设提供了全方位、全要素的强有力支撑。
科技赋能,让“风光”变“绿能”
项目创新性采用“新能源发电+绿氢+绿氨”一体化低碳发展模式。用电方面,主要依靠风电站自发的绿电,风电项目大部分用于制取绿氢,仅有少量电力上网。同时,电网可为制氢站提供相对稳定的用电保障,确保制氢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项目制氢站采用48台1000Nm³/h电解槽,能够高效地将绿电转化为高纯度绿氢。这些绿氢经分离、纯化后,直接输送至合成氨装置,作为绿氨生产的优质原料,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零碳排放,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
为了应对风电新能源的波动问题,项目采用大规模电解水制氢与储氢群控技术,实现“荷随源动”“源荷互动”。在新能源电力高发时期,结合风电出力预测数据,将部分氢气存储到氢气球罐中;当新能源电力低发时期,利用氢气压缩机将氢气球罐中的氢气加压送入合成氨系统,从而确保合成氨生产的连续进行。
“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合成绿氨”全产业链完美诠释了“从自然中来,到产业中去”的循环经济理念,为传统能源转型树立科技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