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首次识别导致SHJ电池效率损失的具体缺陷,由大田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和清州忠北国立大学的联合团队完成。
该研究由KIER光伏研究部的宋熙恩博士和忠北国立大学物理教授金嘉贤博士领导,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促进SHJ电池性能的方法。
SHJ太阳能电池将晶体硅与薄的非晶硅层结合在一起。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下一代串联架构中,多种太阳能电池类型叠加以超越传统硅的极限。
然而,它们的性能仍受微观缺陷的限制,这些缺陷会困住电荷载流子并降低效率。虽然钝化涂层抑制了许多这些缺陷,但传统工具一直难以追踪其行为。

暴露SHJ的关键缺陷
传统上,科学家们依赖一种称为深能级瞬态光谱(DLTS)的技术来评估硅器件内部的缺陷。该方法施加电压脉冲,监测设备如何放松至平衡状态。
但由于这种松弛仅在毫秒内完成,之前的方法通常只捕捉两个点:一个是在电压脉冲后立即,另一个是在器件完全恢复稳态时。
虽然快照式方法适用于简单器件,但SHJ太阳能电池具有多层、多界面以及多氢区,许多不同的缺陷态共存。
为了克服只能间接推断缺陷行为的局限,这导致许多问题未解,韩国研究人员对DLTS工作流程进行了完善。他们开发了一种能够追踪完整瞬态响应的新型解读方法。
通过分析信号不同部分随时间演变,他们发现之前被认为是单一缺陷特征的,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缺陷类型的叠加。
宋解释道:“我们预计这项研究将加速高效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并进一步实现利用KIER专有技术实现世界级串联太阳能电池。”
由KIER开发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两个独立缺陷
团队发现,虽然其中一个缺陷表现为慢速、深能级分量,而第二个则表现出快速、浅层特征。在分别分析每个组件后,他们确定了它们的能级、器件内的空间位置以及原子键的构型。
科学家们表示,这些细节用早期方法无法获得。这表明,要改善钝化,既需要测量缺陷数量,也需要理解缺陷如何影响器件性能。
论文还显示,缺陷会根据制造条件和器件作方式切换粘接配置。氢气是SHJ制造中的常见元素,在推动这些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金在新闻稿中表示:“这项研究为缺陷与钝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理解。”“开发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扩展到太阳能电池,还能应用于包括传感器、LED和CMOS器件在内的广泛半导体和显示应用。”
该研究已发表在《高级功能材料》期刊上。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