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光大宿州埇桥生物质发电项目逐"绿"前行"碳"新路

从寒冬求存到春山可望,光大宿州埇桥生物质发电项目经历一场涅槃重生。这段蜕变历程,不仅是一部逆境突围的奋斗史,更是一部绿色转型的典范之作。

蜕变,数字见证辉煌

从生存危机到盈利突破

从项目盈利水平不佳到2025年上半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超额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的62%,彻底扭转去年同期亏损局面。

从运行不稳到行业标杆

机组连续运行周期从不足30天跃升至180天,创造生物质发电领域的长周期运行纪录。

从燃料困局到本地化突破

秸秆掺烧比例从10%提升至90%,燃料本地化率实现100%。

从单一发电到多元创收

蒸汽用户从2家拓展至5家,年创收3000万元;在业内率先推动移动供热新模式,累计供汽1.3万吨,新增现金流240万元。

蜕变之路:破茧成蝶的五大攻坚战

政策寒冬中的绝地反击

2020年国家补贴退坡政策出台后,行业陷入生存危机。生物质发电项目直面电价骤降(从0.75元/千瓦时降至标杆电价)、周边10余家同行恶性竞争的困境,以“不认输的牛脾气”打响生存保卫战。

技术革命重塑核心竞争力

超低排放领跑皖北:投入1000万元环保改造,成为区域首家超低排放生物质电厂,破解环保督查高压困局。

设备升级实现质的飞跃:通过给料系统、冷渣机等12项技术改造,堵料次数从每班7-9次降至不足1次,可日增加发电量1.57万kw.h;通过污水管线改造,每日可消纳约100吨废水,每年可节省水处理费约4万元;通过暖风器改造提高锅炉空预器差压,运行周期显著提高,改造前一般25-30天需要压火冲洗一次,冲洗时长7小时左右,改造后平均运行周期达到130天,最高实现单炉运行突破180天。

燃料革命激活产业链

秸秆离田率从10%到85%:联动政府开发秸秆经纪人网络,2024年离田秸秆达到90万吨,带动300余人就业。

热值单价下降17%:通过本地化战略,燃料成本降至0.0859元/kcal,家具拆迁料用量从20%压缩至5%。

绿能生态圈构建新增长极

联动政府以热招商开辟第二战场:利用绿色蒸汽吸引2家企业落户,供热收入占现金流30%。

绿电交易抢占新赛道:率先开展绿证、绿电交易,打造“发电+供热+碳资产”多元盈利模式。

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

在疫情冲击、环保加码的至暗时刻,党员先锋队驻守燃料收储一线,技术团队连续三个月攻坚设备改造,用“光大人精神”铸就转型内核。

蜕变启示:从求存到引领的绿色范式

这场蜕变,不仅实现了“三升三降”(发电量升23.3%、蒸汽用户翻倍、利润转正;燃料费降8%、厂用电率降1%、环保风险归零),更探索出生物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以技术创新对冲政策风险

用超低排放破解环保紧箍咒,用长周期运行证明生物质电厂的稳定性。

二、以产业链思维重构商业模式

从“单纯发电”转向“燃料收储-能源生产-碳资产运营”全链条价值挖掘。

三、以社会效益反哺经济效益

100多万吨的秸秆消纳、300个就业岗位,让地方政府从“监管者”变为“合作者”。

展望:二次创业再启星辰大海

站在新的起点,埇桥项目已启动炉前上料系统优化等新一轮技改,深度探索绿汽、绿电减碳新模式,规划生物质综合高效利用等前沿技术。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言:“这几年我们不仅活下来了,更找到了让每一根秸秆发光发热的密码。”

逐绿前行,其征途必是星辰大海;碳索新路,其未来定当万物共生。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让光大宿州埇桥项目的蜕变证明: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绿色转型者胜!

最新相关

弘元绿能投资成立新能源发电公司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弘元新能源发电(徐州)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昊,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 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集中...

成都: 支持发展绿色氢能等新兴产业

近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光伏、锂电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召开

7月16日,全市光伏、锂电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召开,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及专家、企业家意见建议,分析研判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建平主持并讲话,市领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