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南方电网广西玉林供电局党委坚持把分布式智能配电网建设作为破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抓手,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联合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破局创新,7月11日,玉林北流长塘村钠离子分布式储能、配电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和低压透明化台区、非智能化电表改造等项目整体投产,以及加上已投产的V2G充电桩,长塘村配电网具备了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四可”功能物理基础,可实现钠离子分布式储能智能自动充放和台区间电力供应互济消纳,有效解决功率因数偏低、谐波超标、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标志着在加快构建分布式光伏就地生产、就地消纳、以需求侧为主导的乡村可再生能源体系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初步建成具备分布式特征的村级“源网荷储”融合一体配电网。
玉林北流长塘村是广西电网公司第一批重点农业农村电气化示范村,配电网面临新能源接入分散、供电可靠性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多项技术协同发力,率先完成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物理基础结构建设,破解传统乡村电网发展瓶颈。
分布式光伏成为乡村“绿色电源”主力。长塘村已建成分布式光伏85项,总容量3200千瓦,2025年1-6月发电量147万千瓦时,占比达到整村居民用电量221万千瓦时的66.52%,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吨。
分布式钠离子储能扮演“能量缓冲器”角色。100千瓦时钠离子储能站以五种调控策略(计划曲线、电压控制、功率控制、保供电、手动状态),智能进行充放电,解决光伏发电造成配变反向重过载、电压质量等难题,让光伏电能利用率从60%提至88%。
V2G充电桩激活乡村“车网互动”潜力。建成的2台智能充电桩不仅为电动汽车充电,还能在电网负荷紧张时反向输电,参与调峰的村民每月可获额外收益。
低压柔直互联技术织就“能源互联网”。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配电台区设备,实现重过载台变、光伏发电与轻载台变间灵活互济,提高了配网设备的承载能力和利用率。
低压透明化系统是配网的“智慧大脑”。部署1125个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电压、电流等数据,实时采集电压波动、电流负荷、设备温度等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为精准管理提供支撑。
随着物理基础结构成型,项目进入“由点到面、由散到聚”的关键阶段。下一步,玉林供电局将加快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探索,推动分布式智能配电网从“物理存在”迈向“智能协同”,构建起“源网荷储控”一体化的零碳乡村能源体系,积极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质量贡献玉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