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广东鹤山加快推进"光伏+建筑"与农房风貌品质双提升

7月15日,记者走进古劳镇上升村,只见道路两旁的农房换上了“新装”,原本色调单一的外墙经过微改造后大变样,不少临街外立面还画上了水乡元素的墙绘。

一幢幢农房穿上“新衣”,屋顶装上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绿色节能还能增收——这是鹤山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光伏+建筑”与农房风貌品质双提升带来的变化。

自入选省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县(市)、全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试点县(市、区)以来,鹤山紧扣“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将“光伏+建筑”与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协同推进,全面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推动县镇村风貌发生显著变化;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分布式光伏规模效益和城乡风貌双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鹤山已完成1285栋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建设、改造1042栋绿色农房;全市新增光伏并网容量44.3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试点区域三年总新增装机容量不少于20万千瓦”任务目标。

规划先行

以“三个一”提升农房风貌品质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鹤山全面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以“三个一”提升农房风貌品质。

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鹤山制订出台相关工作方案,明确农房风貌提升的工作目标、任务台账、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同时,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农房风貌提升规划,并结合本地实际丰富农房风貌图集内容。据了解,鹤山划分出广府、客家、华侨三大农房风貌板块,做到因地制宜、因需施策。“规划重点细化农房的面积、色彩、高度、朝向、庭院等风貌管控要素。我们还引导农户依据图集制定房屋设计方案,规范农房建设,提升农房建设质量。”鹤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一个行动”开好局,强化技术服务支撑。鹤山依托“双百行动”帮扶力量,引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资源,利用无人机和远程遥感技术,开展农房外立面绘制、美丽乡镇入口通道设计等工作。

坚持“一条主线”抓贯彻,提升农房管控水平。近年来,鹤山对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实行“减环节、减材料、并联审”线上审批,2023年至今,共审批农村宅基地建住宅1678宗,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鹤山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细化鹤山市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验收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巡查监管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巡查管控,推动农房带图审批、按图施工、对图验收制度落实。

整合资源

创新结对帮扶模式助力乡村建设

走进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既有青砖黛瓦中孕育的古色古韵,又有现代文明赋予的安全舒适。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霄南村汇聚各方力量,充分用好纵向帮扶政策,推动古村焕发新活力。

去年以来,鹤山坚持多方联动,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鹤山积极联系省“三师”协会,推动建立“一对一”技术支撑机制,包括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的技术团队深度参与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此外,鹤山创新帮扶模式,大力推行“一企对一镇”“一企对多镇”“多企对一镇”多元结对帮扶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动54家企业参与镇(街)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圩镇建设等128个项目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约1.42亿元,帮扶金额超9815万元。

霄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源庆健介绍,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以来,霄南村用好各类纵向帮扶政策,争取华运通达、中铁集团、华南理工大学等企业、高校力量和资源,做好乡村建设,完成乡村主干道品质提升工作,村内道路铺设沥青,总改造面积达18000平方米。

同时,霄南村发动鹤山本土企业捐赠一批仿古太阳能路灯、花卉苗木,成功争取广建集团等企业利用拆旧回收的青砖修复古城墙,还原炮楼和栈桥。同时,结合古村落保护工作要求,霄南村对80多栋农房外立面进行品质提升,使村内建筑修旧如旧、协调有致。

鹤山积极组织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培训,目前,累计培训537名服务乡镇的建筑工匠,为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撑。此外,引导有建房需求的村民委托乡村建筑工匠施工,不仅保障了乡村房屋工程质量,还助力当地群众增收。例如,龙口镇湴蓼村发挥乡村建筑工匠作用,打造“批荡+石漆”工艺农房风貌提升的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提升农房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鹤山还广泛发动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和热心乡亲、企业等社会力量,帮扶困难妇女儿童解决农房风貌品质提升需求。据统计,鹤山通过举办“一元爱心日”义卖活动等,共筹集资金23万元帮助6户困难妇女儿童家庭重建或维修房屋。

绿色低碳

推动“光伏+建筑”融合发展

7月2日,广东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现场会在鹤山召开,鹤山代表上台分享发展“光伏+建筑”的工作经验。全省大会在鹤山召开,不仅是对鹤山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成效的肯定,更是一次激励。

鹤山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为何值得全省推广?这还得从鹤山市址山镇莲珠新村“光伏+建筑”示范项目说起。

走进址山镇莲珠新村,传统的农村建筑经过“光伏+”改造后,充满了科技感、未来感。村里的农房简洁整齐,模样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小别墅;屋顶安装了光伏板,定期还有无人机冲洗光伏板,让光伏板保持高效发电。

行至公园,村民闲暇小憩的座椅也充满光伏元素,椅背左右两端还设置了无线充电接口,在户外也能为手机充上“绿电”。不仅如此,村里的篮球场也安装了光伏板,此外,还有光伏咖啡屋、光伏长廊、光伏车棚、光伏露营……各种“光伏+”应用场景,在莲珠新村实现落地。

“我们通过整村连片租赁村民房屋屋顶和村集体公共区域建设光伏设施。目前,莲珠新村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1.07兆瓦,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12万度,年发电收入约为53.3万元。项目建成后,每户农户可获得6000元的一次性初装费和每年900元的租金,真正实现村民受益、村集体增收、乡村变美的多赢局面。”址山镇党委书记冯永强表示。

不仅莲珠新村,在址山镇其他地方,“光伏+”场景也随处可见,址山镇已然成为一座“光伏小镇”。例如,在址山公园,该镇打造了“光伏篮球场+储能+充电桩”综合能源项目,并联动周边镇政府屋顶和羽毛球场光伏设施,实现绿色低碳与经济效益共赢。

去年以来,鹤山将农房加装光伏项目与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相结合,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学院编制光伏屋面改造选型方案和应用图册,鼓励村民“按图施工”;制定“光伏+建筑”项目审批流程,落实整镇整村全过程管理,杜绝随意加装现象。龙口镇青文村率先在全省制定首个“光伏+农房”建设村规民约,从“光伏+建筑”的目标、报批程序、外观风貌要求、安全等方面大力宣传推广,打消群众疑虑,规范群众参与农房安装光伏行为。

此外,全球光伏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隆基绿能进驻址山镇龙湾工业园区。据悉,隆基绿能鹤山基地充分利用大面积厂房屋顶、高转化率组件生产的叠加优势,首期装机容量约28兆瓦,预计每天发电接近8万度、年收入超过2300万元,通过自发自用,大幅降低企业能耗。

鹤山积极引导光伏发电项目开发运营企业以让利或微利的形式参与农村光伏项目建设,创新“投资企业+村集体+村民”利益联结模式等,保障各方收益。

目前,鹤山已基本构建起“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群众支持”的多方共建共赢格局,实现分布式光伏规模效益和城乡风貌双提升。据统计,2024年1月至今,鹤山市新增并网容量44.3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试点区域三年总新增装机容量不少于20万千瓦”任务目标。

最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