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为期三天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开幕。
储能头条获悉,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携构网型组串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大型电站智能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户用光储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工商业光储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等产品亮相风能展。
快速构建、精益运行
5MWh/6.25MWh储能交直流一体机惊艳全场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9亿千瓦,同比增长22.1%。随着风电装机量的不断攀升,风电的不稳定型问题,经常让电网陷入“电压骤降”和“频率震荡”的危机。
传统的储能系统功率、频率调节依赖电网调度指令,响应速度慢(秒级),无法模拟惯量;不仅如此,没有黑启动功能,需电网恢复供电后才能启动,无法应对电网故障后的风场重启需求;在山地、海上等弱电网场景中,传统储能易因电压波动触发保护停机,无法稳定运行。
正因如此,构网型储能已经逐渐成为风电配储的新选择。针对风电行业配储的痛点,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推出5MWh/6.25MWh储能交直流一体机。
这款产品可以让项目建设像拼积木一样简单且高效。这种设计能节约项目14%的占地面积,对于土地资源紧张却需要建设风电项目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同时,它还能缩短50%的调试时间和减少80%的安装时间,能真正实现了高速部署,让储能项目能更快投入运行。对于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的风电项目来说,可以更先一步利用储能获得电价更高的收益。该产品依托全域液冷温控与多级簇控技术,实现系统转换效率提升2%,年放电量增加超8%。
在安全性能方面,该产品通过直流线缆全内置布局,从根源上消除了传统方案中直流线缆裸露在外易引发触电、短路等安全风险;通过搭配“预、泄、消”的三层满配设计,就像给整个系统穿上了一件“零隐患”的安全铠甲,全方位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让用户无需为安全问题过多担忧。
广域应用、降本增效
TE400+K-HV-BL组串式大功率储能变流器解决风电运维难题
风电项目多部署于西北高温严寒、沿海高盐雾、山地潮湿等恶劣环境,传统风冷变流器易出现“高温过载、盐雾腐蚀、潮湿短路”等问题。
针对高海拔地区和海上恶劣的自然环境,风电配储需要面临的问题和痛点,特变电工新能源此次展会推出了TE400+K-HV-BL组串式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新品,将为不同自然环境下的风电配储提供新的选择。
风电配储能的项目对“度电成本”价格敏感,传统变流器因体积大、重量重,需占用更多土地与运输成本,且仅适配单一电芯型号,灵活性不高。
TE400+K-HV-BL变流器通过高密度集成设计,体积优化35%、重量减轻约43%,单台变流器可适配5MW储能单元,较传统方案减少2台设备配置,节省占地约20㎡,陆运成本降低约30%;在山地风场中,轻量化设计使其可通过小型吊车直接吊装至风机塔筒底部,无需大型吊装设备,安装成本大约每台设备可降本15万元。
同时,其灵活并簇技术可兼容600Ah+及314Ah等多类型电芯,风电项目可根据储能容量需求(如2小时/4小时放电时长)灵活选择电芯,避免因电芯型号限制导致的容量浪费。
该变流器还具备智能运维功能,实时监测系统状态,精准判断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提升运维效率。其卓越的性能与高度适应性,不仅降低了风电配储的综合成本,更为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次北京风能展上,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两款产品的惊艳亮相,不仅是对风电配储痛点的精准回应,更彰显了其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研发领域的深厚积淀。
从5MWh/6.25MWh储能交直流一体机的高效部署与安全防护,到TE400+K-HV-BL变流器的环境适配与成本优化,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紧扣风电进入电力市场后项目亟需“降本增效和保持安全稳定”的核心诉求,为风电与储能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款新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全产品矩阵协同发力的缩影。无论是覆盖不同场景的逆变器(1500V/330kW组串式逆变器、4.8MW集中式逆变升压一体机等)、适配多元需求的储能设备(TE-125kW-261kWh-2h工商业储能一体柜、TBC5/10/16-L1低压电池包等),还是TB-eCloud?数智能源运营解决方案、水冷型直挂式SVG等配套技术,都在构建一个从设备到系统、从建设到运营的完整服务生态。
这种“全链条赋能”发展的模式,能让风电项目在规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中获得更高效的支撑,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其规模化发展对配套装备的要求将不断提升。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此次传递出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方向,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市场关注,更将为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