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工作中,坚持“以质取胜”战略,以“安全、品质、优化、和谐”为宗旨,在工程、产品、服务、环境领域全过程融入“质量”概念,形成全过程有质量管控措施、全过程有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全过程有监测服务体系,以卓越的质量,确保分布式光伏试点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努力实现了以“质”保“量”,按61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测算,第一年发电量为6105万千瓦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标煤2万吨,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该项目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267吨(除尘器效率取99%),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CO2约5.7万吨,减少SO2约223吨(煤全硫分取0.7%,未脱硫),NO2约229吨,CO约5.2吨,并可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
一、以工程质量安全为前提,夯实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基石。
1、项目前期质量勘查,宁缺毋滥。项目前期进行全区域屋顶资源统一的分类和勘查,包括屋顶的形式、承重、使用年限,配电系统的空间,相应的防雷排水等等,进行资源的统一规划,保证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并由专业编制机构制订了61兆瓦整体可研报告与46份子项目可研报告,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迅速铺开建立详细的屋顶资源及质量数据库。
2、项目施工质量管控,一丝不苟。新建建筑应用光伏发电项目要实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发电项目,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的复核,确保满足光伏组件所在建筑部位的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相关功能要求和建筑节能要求。施工中实施全周期的质量监控和关键节点质量重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
3、项目完工质量验收,严格把关。在项目最后验收环节,严把质量关,秀洲区结合国内权威检测机构和相关专业人员,制定光伏电站标准化验收评估方案,通过严格执行验收方案来保证项目的完工质量。经过两年多的全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探索,秀洲区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光伏发电项目验收标准和程序,采取专业人员检查和测量设备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光伏发电项目的触电防护和接地、连接及接线检查、关键设备、系统设备标识、光伏方阵场布置、系统整体功能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并引入第三方检测中心出具专门的电站检测报告,再由相关部门出具验收确认文件。
二、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确保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优势。
1、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完善。在严格执行光伏行业的质量认证体系基础上,秀洲区要求,光伏发电项目所选用的关键器件和产品应符合国家安全认证、节能、环保等相关规定,并采用已获得国家产品认证的器件和产品,其中光伏组件和逆变器选用符合嘉兴市光伏产业联盟标准和本地光伏产品推荐目录的相关产品,光伏系统交/直流配电柜应符合《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尤其是组件、逆变器以及汇流箱等关键设备从严控制,形成一个完备的环形认证体系。
2、加大组件等重点产品质量抽查。为保证产品出厂质量和施工安装中质量的一致性。秀洲区对现场组件工作电流开展验证测试,利用太阳能电池I-V曲线测试仪对组件、组串进行功率测试,使用钳形表对光伏组串极性与开压测试,采用绝缘耐压检测仪测试光伏阵列绝缘强度等手段开展过程检查。
3、建立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由于分布式光伏系统组成产品众多,有些产品尚无国家相关标准,为确保产品质量,秀洲区制定完成了一系列准入标准作为对国家、行业标准的补充,提升整个区域内项目的先进性。由此《嘉兴市光伏产业联盟企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通过编制晶体硅、逆变器、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规范、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规范、分布式光伏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等5个产品规范和服务标准,对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和并网逆变器的最大效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具有秀洲特色的光伏发电“1+5”标准体系。
三、以高效服务为手段,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施和应用效率。
1、建立全过程服务标准化体系。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服务过程实现标准化设计,仿照国外先进经验,项目流程简单清晰,公开透明。在前期服务方面,统一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项目整体可研和分项目可研报告。在项目审批方面,对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在招投标、项目联络单、接入意见函等审批流程进行明确并简化,缩短项目审批周期。在项目推进方面,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召集相关部门和投资商,集中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共性难题。在项目监管方面,由管委会与项目业主签订《项目安全责任书》,保障施工安全。同时,制订了《应用示范项目实施细则》、《项目服务流程》、《项目并网服务手册》等一系列规范措施,确保项目规范建设。
2、引入统一运维机制。对全区域内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施集中控制,统一运维,重点解决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小、较为分散、运维困难的难题,建立统一的运维数据平台,实现监、检、控一体化平台,全面提升全区域内的运维水平。在分布式光伏运营监控中心,嘉兴市各县(市、区)的106个并网电站的整体情况、月发电量、节能减排等信息,都汇集在嘉兴分布式电源智能管控系统之中。这一平台能够对各个分布式项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既解决投资商在项目运维、电费收缴等方面的困难,又打消了屋顶业主对项目是否能够长期安全运营的顾虑,也让政府从前期的“运动员”转为后期的“裁判员”。
3、建立研发和检测机构。近年来,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中国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等一批研发、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研究机构相继入驻;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范及峻工验收的鉴衡公司已经在秀洲区设立区域公司;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实时监测、运行维护、电费收取等一体化运营平台的浙江电腾云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嘉兴光伏高新园区形成了“双业并举、转型提升”的良性发展态势。
四、以环境和谐为目标,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健康有序。
1、统一规划设计。对全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高耗能区域进行重点关注和发展,通过光伏项目进行节能改造;普通商业和居民区域通过光伏项目进行零能耗改造;公共区域进行有序的推行光伏改造;总体上向城市低能耗甚至零能耗发展,真正实现对环境的友好。秀洲区委托SEMI、福睿智库等开展规划战略咨询,进一步细化发展思路,全面规划布局,确定了“双核四区多廊”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示范应用。
2、控制碳排放。通过大范围的推行光伏项目应用,对全区域进行碳排放的控制。通过集中控制平台进行碳排放数据的管理,积极引入碳排放交易平台,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目前,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福莱特光伏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委托华璟碳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咨询方,将本项目开发成备案中国核证减排量项目,充分挖掘甲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碳资产价值。
3、促进绿色发展。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各种形式的实施,从而将秀洲光伏模式发展成不仅是环境的改变者,更是绿色环境的缔造者。秀洲区是国家首批新能源城市的创建单位之一,到2015年底,将建成100兆瓦以上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累计新能源利用量达到31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利用总量的比例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