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异质结分子掺杂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阐明

记者27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材料及界面课题组提出了分子掺杂有机光伏器件中的活性层优化模型,揭示了掺杂剂在其中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可控的高效掺杂器件制备工艺。其相关研究成果以《异质结分子掺杂高效激子解离及长载流子寿命提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量子...

合肥研究院利用准分子激光技术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技术中心研究员方晓东课题组在利用准分子激光技术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以下简称PSCs)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PSCs自2009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其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越多晶硅太阳电池,达到了24.2%,极具应用前景...

新型制氢催化剂:成本低80%,或助力氢能汽车降低燃料成本

13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侯阳研究员,通过将高度分散的镍单原子锚定在氮-硫掺杂的多孔纳米碳基底,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单原子OER催化剂,能使电/光电催化水裂解析氧反应更加高效,从而提升氢气制备的效率。这种新型催化剂可降低80%的制氢成本,并大幅提升OER反应的稳定性。该成果...

她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者 也是学生们心中的“小太阳”

"挺开心的,但很快就归于平静了。"周欢萍抬了抬眉毛笑着说。说话时柔声细语,笑起来眉眼弯弯,这位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特聘研究员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身上似乎散发着温暖的光。让周欢萍开心的是,近日她的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主刊...

全国最大公交场站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运行后可实现每年500余万元利润

3月12日到3月14日,《中国储能商业应用模式及风险防控研究报告》课题组到江苏、安徽储能电站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储能电站项目实地考察。3月12日,课题组来到江苏镇江北山电网侧储能电站,镇江供电公司专家介绍了该项目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就电网侧储能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该项目采用磷...

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瓶颈被攻克:锂硫电池理论比能量高达2600Wh/kg

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大、环保、廉价等特点的锂硫电池被称为是继锂离子电池之后下一代动力电池体系的发展方向。近日,西安交大化工学院李明涛课题组在影响锂硫电池应用的瓶颈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二维结构的石墨烯保护层正极材料,获得了长循环寿命的锂硫电池。具体原理为,二维插层结构...

中南大学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进展

记者1日从中南大学获悉,国际知名期刊《焦耳》和《自然通讯》近日发表了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邹应萍教授课题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设计合成及机理研究方面的系列成果。该成果为推动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未来工业化生产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新型电子器件,因...

中电联报告:输配电价改革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

编者按: 自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中发9号文件颁布以来,全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发9号文件配套文件《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核定、发布和执行独立的输配电价,这对加强输配电业务监管以及转变电网企业经营模式、推动电力市场交易具有重大意义...

锂电池“长寿”密码找到,新载体可抑制锂枝晶产生

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枝晶,枝晶断裂不仅会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寿命打折,还可能刺透隔膜使电池短路起火引发安全问题。南开大学梁嘉杰、陈永胜教授课题组与江苏师范大学赖超课题组合作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优化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多级结构的银纳米线-石墨烯三维多孔载体,并负载金属锂作为复合负极...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太阳能水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太阳能热蒸发海水淡化作为一种继反向膜和热电站余热蒸发之后的新型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适用于中等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高效的太阳能热蒸发结构主要集中在自漂浮的全亲水碳基材料上,然而在实际海水淡化过程中,全亲水结构受到海水的浸泡,一...

合肥研究院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李新化课题组与戴建明课题组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开发了一种无有机电子传输层的新型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杂志子刊Solar RRL (DOI: 10.1002/solr.201800167)上。作为新能源中不可...

新型“可呼吸”钠-二氧化碳电池研制成功

记者16日获悉,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院士课题组利用廉价碳酸钠和碳纳米管制备出无钠预填装"可呼吸"钠-二氧化碳电池。相关成果成为《研究》创刊号首篇发表文章。据介绍,"可呼吸"电池初级版本是锂-氧电池,放电时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充电时再放出氧气,因此被称为"可呼吸"电池。由此衍生出的可充钠-二氧化碳...

化学所在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控制方面取得进展

具有带隙高度可调、质轻、柔性、低成本等显著特点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新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有机太阳能电池受限于有机材料"窄吸收"特性,二元共混薄膜难以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宽光谱利用,并且始终存在相共混(利于激子解离)和相分离(利于电荷传输)这对基础性矛盾,制约了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进一...

为印刷薄膜光伏技术注入“强动能”

印刷电子产业,是目前在全球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印刷电子技术正是基于印刷原理的电子制造技术,通过快速、高效和灵活的印刷技术,可以实现在基板上形成导电线路和图形,或形成整个印制电路板。相似地,利用印刷的方法来制备薄膜光伏可以提高光伏电池制备产量,降低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中科院苏州纳米...

2020年80%分布式光伏可实现平价上网 集中式光伏发电恐难实现

近年来,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开始进入全面规模化发展阶段。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64吉瓦、130吉瓦,分别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9.2%、7.3%。随着开发利用规模逐步扩大,我国风电技术水平和光伏电池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风光的发电成本有效降低,其...

UNSW打破CZTS电池效率记录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郝晓静研究员课题组日前宣布其研发的CZTS(硫铜锡锌)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突破11%,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硫铜锡锌矿Cu2ZnSnS4 (CZTS)是一种四元化合物半导体,具有无毒、低成本、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点,作为下一代太阳电池的优秀候选材料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CZTS的带隙...

国家纳米中心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修饰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惠琼课题组将WOx纳米颗粒与商业化的PEDOT: PSS乳液混合用作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材料,改善了空穴传输层的表面自由能,优化了活性层的形貌,从而同时提高了器件的效率和填充因子,为高效有机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空穴传输层修饰方法。该研究以...

北理工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空穴传输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703008)和北理工创新人才科技资助专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崔彬彬特别副研究员课题组与材料学院“青年千人”陈棋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

如何看待中国能源转型?

2017年,北京优良天数共计226天,约占全年62%,比2016年增多28天。京津冀地区冬季晴空万里,一度“霸屏”朋友圈。政府正极力扭转“听天由命”的境遇。据统计,北京近五年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农村散煤治理、老旧机动车废转出等方面的完成总量约是过去十年的总和。国务院2013年启...

2017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十大研究进展

随着能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中坚力量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其中,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晶硅太阳电池技术成熟,是市场上的主流,但是存在成本过高、效率面临瓶颈等问题;而薄膜太阳电池整体效率并不理想,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在此情况下,研发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