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海口江东新区: 运用"绿色技能"打造低碳项目

海口江东新区1.5级企业港采用“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化体系”技术建造“绿色建筑”。

屋顶铺着光伏板、窗户玻璃“晒太阳”也能产生电……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海口江东新区1.5级企业港(以下简称企业港)项目现场探访时发现,这里广泛采用装配式建筑,蕴藏着不少“绿色技能”。

这是我们党建活动中心,也是我们近零碳排放实践的绿色建筑。企业港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参照《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提升建筑能效,不断降低建筑能耗。”海口江东新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张博介绍。

这样的房子,在企业港并不稀奇。“企业港项目采用‘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化体系’的建造技术,从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企业港项目施工单位、中建科工海南公司经理冯健介绍。

这一建造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钢结构装配式与集成模块化体系,都采用工厂化制造、现场机械化安装的方式,将大量的部品部件转移至工厂中完成,再实现“工厂+现场”并行施工,通过拼装降低施工过程碳排放。

张博介绍,企业港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共采用297个模块化箱体以及800吨钢结构构件建造而成,完成所有模块单元的吊装施工耗时8天。整个项目从开工到完成建造,仅用70多天的时间。“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具备可拆解、可移动、可重组、可循环利用等特性,高度契合低碳建造、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的建筑业发展趋势。”他说。

除了建筑材料上的独特优势外,企业港项目还融入智慧系统和被动式建筑的建造理念,将智慧灯杆、智能充电桩、光伏玻璃、厨余垃圾智能分解等智能系统应用于其中,进一步在提高清洁能源生产以及降低园区能耗等方面做整体性考量和部署,以智能建造来降低碳排放。

此外,在绿色建造维度上,为助力实现“碳中和”,企业港项目采用下沉式绿地、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型、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开发。

最新相关

从田间到车间,看津市秸秆的 "逆袭之路"

近年来,津市通过采取全面防控与重点督查、政策扶持与产业推动相结合等方式,扎实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在津市高新区湖南省万木汇生物质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特种车辆正...

利用率超90%!汉中秸秆"跨界"转型!

利用率超90%!汉中秸秆"跨界"转型!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我市每年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四大作物年产秸秆量较大。如何实现秸秆的科学综合利用事关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更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秸秆粉碎还田提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