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今晚19点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外输调峰计划与设备运行计划调整用电负荷,请班组提前做好设备操作准备。”交接班会上,值班调度进行了生产计划的安排,这是近日宁波“绿能港”作为虚拟电厂聚合用户,积极参与浙江省电网电力需求响应的一幕。
近年来,全国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有时会出现集中用电的“尖峰时刻”。为了短暂的“尖峰用电”而新增发电装机,不仅造成电力资产长期闲置,更会推高社会用电总成本。如果在“尖峰时刻”,一定量的发、用电主体能精准响应,发电侧多发电、负荷侧少用电,其他用电主体为调节资源付费,实现一定程度的“削峰”,将能有效缓解“尖峰用电量高”的压力,反之解决“低谷用电量低”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虚拟电厂”应运而生。
什么是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电厂,它不一定有实际的大型发电设备,而是整合分散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屋顶光伏、储能电池、电动汽车、可调负荷等,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形成统一可控的“云端电厂”,实现其参与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成为了守护社会用电安全的“隐形调节器”。

在国内首套冷能发电装置投用后,宁波“绿能港”紧跟国家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导向,将其作为在天然气保供之外履行社会责任的又一重要践行,迅速与海油电投签署虚拟电厂代理服务协议,海油电投作为二级资源方接入到浙江省虚拟电厂管控平台。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宁波“绿能港”在海油系统内率先探索LNG接收站用电负荷、冷能发电负荷参与虚拟电厂响应的全新模式;海油电投积累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营经验,为后续打造中国海油虚拟电厂管控平台夯实基础。
为确保接收站天然气供应安全与电网响应效果的双重保障,宁波“绿能港”与海油电投构建了深度协同的联动机制,海油电投提前进行电网负荷预测,精准发布负荷调节需求;宁波“绿能港”通过动态调整冷能发电负荷、动态调整BOG压缩机运行负荷等,制定精细化的电力负荷调节策略,实现“保供有力、电网受益、企业增收”的三赢格局。

截至目前,宁波“绿能港”已完成5次浙江电网市场化响应。在今夏浙江用电负荷4次刷新纪录的情况下,发挥海油力量助力电网削峰。
下一步,宁波“绿能港”将深化负荷侧的虚拟电厂运用模式,在保障供气安全前提下,优化负荷调节策略,为企业提质降本增效、集团公司实现“双碳”目标及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力量。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