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发出效率28.2%的基于黑硅结构TOPCon底电池的新型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硅基太阳能及宽禁带半导体团队与浙江省能源集团联合研发出认证效率为28.2%(VOC = 1.80 V,JSC = 19.2 mA/cm2,FF = 81.8%)的两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图1),仅次于德国亥姆霍兹柏林研究中心报道的29.8%和牛津光伏报道的29.5%,为国内目前报道的最高值(图2),同时也是国际上基于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底电池的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

与基于平板结构或金字塔绒面结构的传统钙钛矿/硅异质结(SHJ)叠层电池不同,该器件采用了与产业化相兼容的黑硅纳米绒面和TOPCon结构的设计,并通过表面重构技术同步提升硅底电池的光学和电学响应;同时,黑硅纳米绒面可以提高钙钛矿前驱液和反溶剂的润湿性,并通过纳米限域效应诱导钙钛矿的垂直生长,从而提高钙钛矿的晶体质量并促进顶电池中载流子的分离和收集;此外,黑硅纳米绒面还可以有效释放钙钛矿薄膜的内应力,提高叠层器件的长期稳定性。该项目得到了浙江省能源集团的大力资助。

图2|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效率的进展,蓝色★代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NIMTE-CAS)

目前传统晶体硅的效率发展面临瓶颈,而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可以有效解决高能光子的热化损失问题,被认为是突破单结电池理论极限最有效的下一代光伏技术。其器件效率在短短6年时间内从13.7%飞速发展到29.8%。而如何进一步突破效率30%,提高其稳定性,并实现低成本的规模化制备是接下来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研究领域的重点。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硅基太阳能及宽禁带半导体团队在叶继春研究员带领下,于2018年底开始布局研究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围绕钙钛矿/TOPCon路线开展叠层技术的系统性研发。团队研究人员在电池结构设计与器件仿真模拟(先进光学结构制备、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离子迁移、选择性发射极、薄膜应力调控、电荷隧穿传输和孔洞传输等)和关键材料与工艺开发(TCO透明导电薄膜、耐溅射轰击缓冲层、钙钛矿带隙调控技术、缺陷及界面钝化技术、隧穿结技术、掺杂多晶硅化物薄膜材料及制备等)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其中半透明钙钛矿电池认证效率达到19.3%,四端口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效率达到27.6%,两端口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认证效率达到28.2%,未封装钙钛矿电池顶电池最大功率点连续工作3000小时效率保持85%,居行业先进水平。

最新相关

农村能源转型拓宽增收渠道

《中国农村能源政策与实践》报告发布、《农村能源发展报告2025》发布、不少省份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打造"净零碳排放"村庄……近来,关于农村能源的政策与举措不断推出,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农...

美国一储能电站起火爆炸!

外媒报道显示,当地时间8月10日凌晨4点33分,美国洛杉矶与加迪纳市边界的一个电池储能系统发生火灾,造成爆炸。上午8点,危险品专家对现场的空气质量和水径流进行了监测。上午10点45分,144名消防...

又一屋顶光伏被台风掀翻

又一屋顶光伏被台风掀翻

近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多地屋顶光伏电站在大风天气下遭受严重破坏。大风对屋顶光伏的破坏可能导致内部隐裂、短路等潜在损害,同时光伏电站的电压高达千伏,局部破损可能产生漏电风险,危及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