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的挑战是巨大的。这是一个横跨40余年的‘长潮’,还会因为科学的不确定性而出现‘拍天巨浪’,它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产生根本性颠覆,而我们别无选择!”在21世纪大讲堂上,著名经济学家朱民的观点一经抛出,瞬间吸引四座的目光。
9月13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开展2022年第三期“21世纪大讲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原院长朱民应邀作主题报告:“范式变更:中国碳中和发展的长潮和大浪”。
朱民认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碳中和共识已经达成并开始付诸行动,这标志着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范式逐步落幕,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发展范式已经来临。“这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这种转变是对发展问题的重新反思和定义,需要回答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全球普适性重大问题。”朱民说。
横跨40余年,中国要在中高速经济增长中实现“碳中和”,面临着经济转型和范式变更的挑战。朱民表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需要依靠“能源革命、科技创新、金融领先”三大支柱推动系统性重大变革,“必须抓住这个历史给予的‘换道超车’机会,再创下一个四十年发展奇迹”。
“‘碳中和’的本质是科学,科技创新则是驱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最根本力量。”朱民认为,中国在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电动汽车、抽水蓄能等方面已经建立较大的创新优势,大数据、5G和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将进一步赋能数字经济和“碳中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控核聚变、新型半导体材料等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都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朱民表示,“碳中和”带来的“范式变更”将持续驱动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碳中和的长潮将连绵不断,唯有勇于探索、思考、学习者能够成功到达彼岸。”朱民说。
报告结束后,现场研讨氛围热烈,与会人员在讨论环节围绕我国能源有效利用、公民节能行为、全国一盘棋与地方行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演变以及各国气候雄心目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在活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朱民先生的报告,他认为,报告内容丰富、视野宽广、思想深邃,贯穿了对“发展”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刻思考,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实施、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相关科技工作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