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光伏两年后的浙江棒杰股份(002634.SZ)终于撑不住了!
7月22日,跨界TOPCon电池和硅片的棒杰股份公告称,公司控制权将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陶建伟先生目前在转让2310万股份,股份过户完成后,实控人将变更为上海启烁的黄荣耀先生。
随着控股权变更,公司董事会也将出现大幅度调整,陈剑嵩卸任董事长、董事职务,仍在子公司任职;陶士青辞去副董事长、董事职务,仍在子公司任职;杨军申请辞去董事职务,仍担任公司总经理;王心烨申请辞去董事职务,仍在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刘栩申请辞去董事职务,仍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跨界失败
2022年宣布从服饰界跨行搞光伏产业,砸了数百亿投资多个项目,没有转型成功,却把公司陷入严重债务危机中。就在7月15日,棒杰股份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棒杰新能源、江山棒杰将终止投建16GW TOPCon电池和16GW大尺寸硅片项目,该项目原计划总投资80亿元。
资料显示,棒杰股份1993年成立,2011年登陆深交所,核心业务为两大类:一是无缝服装业务,包括内衣、套装、休闲服饰、运动服饰等。二是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打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因为主业增长乏力、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多次尝试跨界转型,但效果都不理想。2022年底,公司形成了“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的业务结构,还斥资26亿元进军TOPCon电池片项目,却不想赶上了行业周期,激进扩张以及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最终导致棒杰股份走向“卖身”的境地。
由于持续亏损,该公司自今年3月1日起对高效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了停工停产。后来引发投资人不满,昔日二股东一度要求棒杰股份履行回购义务。5月份棒杰股份新增一笔3.24亿元的诉讼,属于苏州国资背景的公司在追债。
公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9日,公司光伏板块子公司在金融机构累计逾期或提前到期的借款金额合计约7.76亿元,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258.85%。同时,棒杰股份及其子公司由于债务问题被多家银行提起诉讼,旗下5家核心子公司的公司股权遭遇司法冻结。
从财务数据看,2022年至2024年,棒杰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7.63亿元和11.0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73亿元、-0.88亿元、-6.72亿元,亏损持续拉大。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7.80%;净利润为-4863万元,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2885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4.8%。
上海启烁接手
本次接手棒杰股份控制权的是上海启烁的黄荣耀,也是资本市场上的老玩家,被誉为是纾困专业户。
那么,黄荣耀接盘,身负巨债的棒杰股份会起死回生吗?
作为棒杰股份的“新主”,天眼查信息显示,黄荣耀是广东创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控人兼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1.27亿元,实缴资本3030万元,2024年的员工仅7人。该公司对外投资20家企业,此外该企业还拥有8个行政许可。如今近1亿元就拿下了棒杰股份,黄荣耀目前还实际控制着12家企业。
在2021年上市的凯盛新材(301069.SZ)招股书上,曾出现黄荣耀与广东创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的身影。而广东创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也因“拥有丰富的资产出资经验”,曾参加过现已退市的中昌大数据的股权处置项目,但最后以双方对簿公堂结束。
棒杰股份表示,鉴于新控股股东在债务重整、公司纾困等事项中的业务资源以及丰富经验,新控股股东将尽快与地方政府、主管监管部门、公司债权人、合作方,其他主要股东等沟通协调,化解公司债务问题。目前,棒杰股份持有的5家子公司100%股权被司法轮候冻结及冻结。若公司未能与债权人达成和解或偿还债务,相关股权或面临司法拍卖风险。
那么,黄荣耀将如何“盘活”棒杰股份?有人分析称,可能采取“止血、瘦身、重生”三部曲,首先解决债务纠纷和股权冻结问题,其次剥离亏损的光伏资产,最后重振服装主业改善现金流,再择机寻找新的增长点。
亏损潮下,很多企业萌生退意。此前因跨界光伏导致财务恶化的企业都在退市边缘,比如,*ST绿康、*ST海源、*ST金刚、*ST沐邦、*ST泉为、*ST聆达等。许多企业面临的不止是出局,也有的甚至到了破产地步,棒杰股份的幸运之处在于还有人接盘,还可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