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7日肯尼亚东北部炽热的阳光下,食品摊老板伊丽莎白*万吉库回忆起停电扰乱日常生活、冰箱里食物变质的日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非洲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但该大陆仍有约6亿人没有电力。
“我们正在经历更少的停电,享受更可靠的电力供应带来的好处,”她说,同时提到由中国公司建造的加里萨太阳能电站。
万滴设法把她的摊位晚上营业时间延长了四个小时。“我们工作时间越长,收入越高,”她说。
这些太阳能发电厂点亮了曾经笼罩在黑暗中的非洲村庄——象征着更广泛的转变,经济实惠的中国制造绿色技术改变了远超中国国境的生活,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真正的机遇,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参与全球绿色转型。
尽管一些西方批评者关注所谓的中国“过剩产能”——即中国大量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电动汽车涌入全球市场的误解,但该领域的专家认为,全球绿色转型的真正挑战不是绿色产能过剩,而是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短缺。
脱碳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长期以来一直是绿色技术的高昂成本。正如《经济学人》最近指出的,清洁技术通常比化石燃料技术需要更多的前期投资,尽管其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在融资成本高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因此更难实现规模化。
然而,中国的创新和大规模制造帮助打破了这一障碍。随着其清洁能源足迹几乎遍及全球,中国正在帮助重塑多个地区的碳轨迹,并支持它们向碳中和转型。
人人可及
凭借全球最全面的供应链和庞大的市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推动力。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数据,太阳能和风能全球平均电价的急剧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的贡献——使清洁能源在全球更为实惠和可及。
例如,2023年启动的“非洲太阳能带”倡议,这是一个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项目。
在该项目下,中国与布隆迪、乍得等国签署了合作协议,结合产业优势和非洲丰富的阳光资源,帮助非洲家庭获得可靠的电力。
得益于中非企业的合作,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1.5吉瓦。
中国推动清洁能源的努力正日益帮助遏制许多国家的全球碳排放。赫尔辛基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的一项分析显示,仅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出口就减少了全球对中国以外排放1%。
不断演变的绿色投资
除了绿色产品出口,中国绿色科技企业还在加大海外投资,以更好地融入区域绿色产业生态系统。
中国绿色贸易正从单一产品出口向全面的供应链绿色化和一体化绿色解决方案交付转型,“中国与全球化中心副秘书长张伟表示。
净零产业政策实验室的一份报告发现,自2022年以来,中国绿色科技企业已承诺投入超过2100亿美元的外资,以扩展其海外供应链并开拓新市场。
据报道,包括当代安培雷克斯科技有限公司(CATL)、比亚迪和天合一太阳能在内的中国清洁科技巨头宣布将在海外工厂投资数十亿美元,这些工厂遍及50多个国家。
位于德国图林根州,宁德尔这家耗资18亿欧元的电池厂年设计能力高达3000万个电池,足以为约20万辆电动汽车供电。该电厂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供电,成为公司首个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海外工厂。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光伏巨头隆基今年与全球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了中亚首个大规模绿色氢能项目——预计与传统氢气生产模式相比,每年可减少约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隆基氢能战略与市场负责人张文音表示:“我们的合作模式将中国技术与本地能源战略相结合。”“这也帮助合作国培养本地人才和产业能力。”
这并非孤立的举措
尽管全球绿色转型势头强劲,产业向低碳发展转变,绿色贸易的兴起伴随着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
专家警告称,这些障碍可能减缓绿色技术的传播,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获取——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逆风、需要更有效集体行动的情况下。
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2024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新高,是自测量开始以来的最大增幅。
与此同时,贸易数据显示,环境商品的关税峰值仍高达35%——据CCG的张称,这远高于工业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
他指出:“更复杂的是,一些环境贸易措施已演变成新型绿色贸易壁垒,”他指出,某些地区过于严格的环境标准可能构成贸易保护主义,并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重大障碍。
“绿色贸易的全球治理并非孤立的举措,”中国前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表示。“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更广泛目标密切相关。”
龙教授强调:“我们需要扩大国际和多边在绿色领域的参与,”呼吁加强技术交流和标准协调,积极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从而更好地利用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支持全球绿色转型,使所有国家都能受益。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