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苏莱曼尼亚市,炽热的阳光正成为能源转型的动力。艺术家Paia Agency屋顶上的太阳能板将阳光转化为电力,为艺术工作室提供稳定能源。
中国制造的太阳能设备以高性价比推动当地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助力企业和居民应对电力短缺与经济挑战。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伊拉克生意经”系列第82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1.太阳能热潮席卷库尔德地区
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太阳能正迅速成为企业和居民应对电力短缺的可靠选择。
以苏莱曼尼亚市为例,当地艺术机构Paia Agency在几周前安装了太阳能系统,为工作室的灯光、缝纫机、电脑及空调等设备提供电力。
据创始人之一Safeen Mohammed介绍,该系统不仅降低了对国家电网和昂贵柴油发电机的依赖,还显著减少了每月约100美元的电费支出。Safeen预计,3500美元的初始投资将在两年内通过电费节省收回。
据苏莱曼尼亚电力局数据,截至2025年8月4日,该省已有1033户家庭和企业注册为太阳能发电用户,较2月的510户大幅增长,总发电量达23.37兆瓦。这些系统多为离网使用,未计入官方统计的安装量可能更高,显示出太阳能的普及势头。《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指出,2021年伊拉克仅1.1%的电力来自现代可再生能源,其中大部分为水电,但太阳能的增长潜力巨大,计划到2030年新增12吉瓦光伏发电容量,其中7.5吉瓦项目已获批。
2.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
库尔德地区的太阳能热潮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推动。Erbil的太阳能安装商Halan Akoiy表示,几乎所有当地销售的太阳能设备来自中国,因其价格与质量的平衡优于欧洲产品。
例如,Paia Agency的太阳能系统便是中国制造,安装成本约为3500美元,而家用基础系统仅需约2000美元,高性能系统则可达1.5万美元。Halan指出,随着需求增加,批发商和安装公司得以降低价格,使太阳能系统更具吸引力。
中国在全球太阳能市场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支撑了这一趋势。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在过去十年大幅提升清洁能源产能,太阳能设备出口占全球主导地位。
2023年,中国新能源企业通过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等平台,积极布局中东市场,凭借成本优势和可靠技术成为库尔德地区太阳能发展的关键力量。
3.能源转型的现实需求
库尔德地区的电力供应长期依赖国家电网的天然气发电厂(如Khor Mor)和Dukan、Darbanikhan水电站,但每日供电时间有限,迫使企业和居民依赖高成本、污染严重的柴油发电机。
为解决这一问题,库尔德地区政府(KRG)推出“Runaki”计划,旨在提供24小时电力。然而,高电费的担忧促使更多人转向太阳能。Safeen表示,作为非营利机构,太阳能的可靠性和独立性对Paia Agency尤为重要。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面临挑战。2023年,中东仅1.5%的电力来自太阳能,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如此,优越的太阳能资源和政策支持正推动市场增长。
阿中产业研究院(ACIEP)分析认为,中东国家的能源转型需求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机遇,尤其是在太阳能和储能技术领域。
4.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太阳能系统在库尔德地区迅速普及,但其在伊拉克整体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较低。
IEA预计,2024-2025年全球太阳能投资将达5000亿美元,占电力行业投资的领先地位,而库尔德地区的太阳能热潮正与之呼应。
2023年,KRG宣布在Erbil附近建设25兆瓦太阳能发电厂,法国TotalEnergies也在巴士拉投资1吉瓦光伏项目,显示出政府层面的支持。然而,这些大型项目的建设进度尚不明朗。
对于中小企业和居民而言,太阳能系统的低维护成本是另一大优势。Halan表示,系统仅需定期清洁面板以保持效率,铅酸电池约三年更换一次,锂电池寿命更长。这种低成本维护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太阳能的普及。
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太阳能热潮反映了全球能源转型的缩影。中国制造的太阳能设备以其高性价比和可靠性,助力当地企业和居民摆脱电力短缺的困扰。
Paia Agency的成功案例表明,太阳能不仅提供了经济和环境效益,还为社区活动注入活力。随着技术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太阳能有望在伊拉克能源结构中占据更重要地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