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东方日升异质结产品“扬帆起航”!
微晶、120微米薄片、24主栅、低银含浆料、合金钢边框……成本对标PERC,东方日升再立异质结潮头。2021年底,异质结(HJT)微晶工艺“名声鹊起”,先行布局的电池组件制造龙头与设备公司联手将这一技术落地,有效解决效率突破25%HJT电池电流、电压难平衡的“跷跷板”难题,...
微晶、120微米薄片、24主栅、低银含浆料、合金钢边框……成本对标PERC,东方日升再立异质结潮头。2021年底,异质结(HJT)微晶工艺“名声鹊起”,先行布局的电池组件制造龙头与设备公司联手将这一技术落地,有效解决效率突破25%HJT电池电流、电压难平衡的“跷跷板”难题,...
2022年,中国N型光伏电池技术迎来规模化量产元年。近日,天合光能召开宿迁8GW TOPCon电池项目启动会,该项目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阿特斯等头部企业也纷纷公布了N型电池技术产品量产的消息。与此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还注意到,N型组件产品正逐渐向电站终端...
目前,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成为一种新兴的发展趋势。但当前的建设运营来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顾虑。那么,当前光储充具体又有哪些喜与忧呢?编者按: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逐步落实,储能市场呈万亿级爆发。在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向环保、...
2022年N型电池技术迭代迈入新阶段,产品降本增效路径明确,性价比优势更为明显,N型产业化发展持续加快;细分技术上,TOPCon将与HJT技术竞争共存。据分析,2022年N型产能和市占比将同步提升,预计产能将快速提升至84GW,市占比将达到16.64%。图: N型电池片产能占比趋势(Unit: GW)< N型迎来量产元年,主要以TO...
光伏领域: 目前公司多晶硅的产能规模已达到18万吨,从总规模来看已是全球第一;从出货量来看,预计依然是行业第一。多晶硅今年肯定会在第三季度前有5万吨的新项目投产,所以到今年年底总产能将达到23万吨。另外乐山三期项目已经启动了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申请包括前置的手续,它是行业内首个按10万吨设...
磷酸铁锂凭借性价比优势在2021年大放异彩,但能否持续被市场接受还存在诸多变数。这款材料本身的生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投建产能是否有需求承接,也牵连着领域内生产商的前景。磷酸铁锂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具备能量密度优势的三元。在成本方面,两种材料同样需要用到锂资源,但三元采用的镍、钴比磷酸铁锂...
在虎年开年的个股深度研究中,海豚君为大家奉上了光伏赛道的信仰股阳光电源。但是开年的这段时间里,包括阳光电源在内的新能源板块虎年开年并不虎,一直在回撤之中。上篇《光伏开年不利,阳光电源虎头蛇尾?》主要是带大家熟悉了公司的业务布局和行业赛道。而本篇通过两个核心问题的探讨来尝试理解,回撤之...
随着P型电池接近效率极限,N型电池技术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其中TOPCon和HJT技术为产业投资和市场关注的重点。1)TOPCon电池量产效率有更高的提升空间,并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是未来2-3年具备性价比的技术路线;2)HJT电池技术作为平台型技术,不仅工艺流程简化,还能与IBC和钙钛矿等形成叠层电池,...
目前,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成为一种新兴的发展趋势。但当前的建设运营来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顾虑。那么,当前光储充具体又有哪些喜与忧呢?编者按: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逐步落实,储能市场呈万亿级爆发。在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向环保、...
将隆基股份归类为"光伏行业的争议公司",这个结论本身恐怕不会有争议。人们之所以对这家巨无霸情绪复杂,一方面源于"人红是非多",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全球最大单晶硅片及组件制造商、获顶级投资机构青睐加持,种种光环导致其一举一动都被外界置于放大镜下解读和揣度。另一方面也与它屡次另辟蹊径有...
12月20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低,光伏等行业跌幅居前。今日,光伏指数盘中走低,收盘微涨0.47%。行业指数接连两日走弱,也让很多投资者担心,光伏明年还有机会吗?对此,记者线上对话中信建投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高级分析师崔逸凡,请他对明年光伏产业链的投资机会进行展望。光伏大致分成两个阶段记者: 我们知...
光伏微逆,十年沉浮光伏微型逆变器(简称"微逆")的诞生始于2006年,一个光伏电价超过4元/W的时代,任何一种能够提升电站效率,挽回损失发电量的技术都值得尝试;随后光伏标杆电价逐年下调,微逆企业变者生存,在性能与成本方面寻找平衡。微逆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八个字概括: "因高效生,以安全赢"。用了十几...
当前,市场上的太阳电池大多以P型单晶硅电池为主,其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再加上单晶PERC技术和选择性发射极技术的引入,使得P型单晶电池组件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量产效率已突破23%。但由于P型单晶硅PERC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4.5%,导致P型PERC单晶电池效率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未能彻...
过去一年,硅料环节搅乱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节奏。在上游和下游产业格局相对明朗的背景下,中游电池片环节的技术仍在不断迭代,新技术和新势力涌现,竞争充满活力,电池技术走向也决定了光伏行业未来的广度和深度。光伏行业的焦点,正在从"硅料"转向"电池"。电池环节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光伏行业的最大变数,并...
近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上,捷佳伟创(300724.SZ)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HJT技术路线及设备尚未成熟,未达到可以取代PERC产线的阶段,而且市场落地的订单量很少,HJT市场尚未大规模爆发。捷佳伟创自主研发了HJT全线四道工序所有设备及配套自动化设备, CAT-CVD、管式PECVD等设备目前正在客户或公司的中试...
针对PERC、TOPCon和HJT这几种主流的技术路线,从效率、成本及工艺等多个角度对比: 1)从效率角度看: TOPCon电池的极限理论效率达到28.7%,高于HJT的27.5%和PERC的24.5%。而从目前量产效率看,PERC已经达到23%附近,TOPCon和HJT已经超过24%,但距极限效率仍有一定差距,效率提升的空间更大;2)从工艺角度看: ...
HJT设备需平衡设备稳定性和成本,PECVD和RPD/PVD设备是核心。HJT电池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清洗制绒、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电极金属化,四个工艺流程对应的设备价值量分别占比10%/50%/20%/20%,PECVD价值量占比最高。由于HJT电池对设备要求较高,真空度、洁净度、膜厚度、压力、沉积速率等各种因素都会...
具有高双面率、低衰减、低温度系数等技术特征,全生命周期的发电效率较PERC高出7%至15%面临难以逾越的"成本关",目前hjt电池的设备价格约4.5亿元/吉瓦忠实拥趸者: 爱康科技、通威股份、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明阳智能、金刚玻璃、润阳集团等可谓PERC的"全面增强版",发电效率比主流P型双面组件高...
实现"双碳目标"下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需以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增量发展与主体能源替代为方向,在这样的大前景下,光伏由于太阳能永不枯竭且资源分布不受地域限制、发电过程安全可靠清洁无污染、项目建设周期短、发电成本低廉等优势,产业发展与终端应用受到国家与各地方政府、能源集团的大力支持和青睐。根...
全球碳减排的主流趋势下,光伏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当然,驱动行业持续向前的不变动力唯"效率"二字。从BSF(常规铝背场)到PERC(钝化发射级和背面),光伏电池效率提升至24%左右,组件功率更是飙破600Wp。而进一步升级,下一代电池技术备受关注。当下,被业内首肯的具备商业化量产前景的电池技术非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