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First Solar首席执行官Widmar评论了美国商务部最近对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的高额关税。
Widmar表示,“我们对结果感到满意,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将生产转移到关税较低的地区,以利用我们的贸易法。”
据Widmar举例,他们关注到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等国家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电池片和组件数量激增。海外工厂减产,这家公司66GW组件订单,超13GW销往美国
First Solar首席执行官还强调了另一个国家--沙特阿拉伯,该国在过去12个月中宣布的太阳能制造公告增加明显。
关于对这些国家采取行动,Widmar表示:“正如我们在之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所指出的,所有贸易救济方案仍在讨论中,包括针对数据支持的国家发起新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案件。”
他补充道,虽然这既耗时又耗费资源,但只要有必要,First Solar就会继续参与贸易行动,以支持公平的竞争环境并确保遵守现有的贸易法规。而且,如果有必要,我们不会犹豫寻求作出紧急情况认定,以使任何新关税具有追溯效力。
新的中企热门投资地,中东会是下一个东南亚吗?
据了解,随着美国针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调查及监管进一步趋严,东南亚不再是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建厂的首选地,取而代之的是制造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以寻找更合适的海外生产基地和投资基地。
在此背景下,中东正成为新的光伏企业投资热门地区。
据PV光圈见闻不完全统计,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阳光电源、TCL中环、协鑫科技、中信博、安泰新能源等中国光伏公司宣布了在中东的投资计划,所涉金额庞大,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支架、逆变器、工厂一体化项目等产业链(如下表)。
尤其是沙特,逐渐形成了产业链集聚效应,这引起了First Solar等美国公司的注意,同时也意味着新的风险。
作为最早在中东布局的中国光伏龙头企业之一,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曾指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美国的长臂管辖。”
从当前中国光伏公司在中东的光伏产业链产能布局来看,他们最终的目标市场之一仍是美国。而美国的关税政策会不断变化,从长远来看,会不会出现第二个“东南亚双反”?中国光伏企业要如何面对及平衡这一问题?
李仙德的观点是,我对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出的‘433’合作模式表示赞同。我们会认为把便宜、优质的产品卖到国际市场,还遭遇贸易壁垒是不合理的,但这些地区或国家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以至于会发生拥有技术、原料、市场的三方争抢供应链。怎么化解这一矛盾?撮合拥有技术、原料、市场的三方按4:3:3的比例进行合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据了解,在已经启动的“沙特10GW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项目中,晶科能源正采用了类似于“433”的合作模式,作为“技术方”,与“资源方及市场方”PIF全资子公司RELC以及沙特能源设备公司(Vision Industries),分别持有合资企业40%、40%和20%的股权。
“从全球销售到全球制造,再到全球投资”,是晶科能源在走的全球化三部曲。那么,第三阶的模式是否能有效避免来自美国新的双反及长臂管辖,我们将保持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