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杭州市翠玉社区: 太阳能垃圾房、一月一主题

从2010年3月25日开始,杭州市垃圾分类工作一路走来,我们的城市已经在超过1000个生活小区中开展了垃圾分类活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与广大市民的热心支持、认真配合密不可分,而各个城区、街道、社区的广大干部、工作人员则是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的主力军。他们结合社区特点,不断改进方式方法,积极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杭州经验”。

垃圾房是不是就应该是臭哄哄、脏兮兮的呢?大关街道翠玉社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这个社区里垃圾房不但不脏,而且还会飘来阵阵香味。翠玉社区在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建造了太阳能垃圾房,以清洁卫生的硬件设备来鼓励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清洁、方便垃圾房更干净了,居民扔垃圾更规范了

春夏之交,正是吃蚕豆的好时节。胡大姐早上买了2斤蚕豆,准备中午下楼的时候顺便把剥出的豆壳扔掉。

“瓜皮果壳是厨房垃圾,要用专用的绿色垃圾袋装。”胡大姐剥完豆子一边用香皂仔细地洗手,一边还不忘记向记者宣传垃圾分类,她笑着说,“我有点小洁癖的,特别爱干净,家里的垃圾桶都不太用手直接拿。”

中午到了,记者随着胡大姐一起去扔垃圾,但是让记者惊讶的是,自称有点小洁癖的胡大姐毫不犹豫地用手抓起垃圾桶的盖子,把垃圾扔了进去。

“你别惊讶,社区的垃圾桶天天有人洗,比家里的还要干净类。”看见记者不解的表情,胡大姐解释道。

这时记者才发现这个垃圾房不但不脏,还像一个小花亭。清洁宽敞的空间、挑高的遮阳篷、简洁大方的宣传栏,还装有太阳能驱动的LED照明灯和自动浇灌系统。没有臭气熏天,也没有苍蝇乱飞,有的只是整洁、干净。

“以前垃圾桶就是摆在露天的,即没有顶棚,环境也比较脏。居民来扔垃圾的时候都是匆匆一扔,好多都扔在了垃圾桶外面,唯恐多待一秒钟,更不要提做到垃圾分类,把不同垃圾袋装入对应的垃圾桶了。”社区书记楼颖告诉记者,这个太阳能垃圾房是去年造起来的,一段时间使用下来,居民一致交口称赞,扔垃圾的时候也更规范了。

“改造以后臭味没有了,还装了顶棚,下雨也淋不到,到了晚上LED灯还自动会亮起来,下班晚也不用摸黑扔垃圾了。社区想了这么周到,怎么好意思垃圾不分类乱扔呢?”刘阿姨笑着说,他觉得硬件设施上去了,更应该做好垃圾分类。

流动指导员、一月一主题居民垃圾分类热情高

如果说清洁方便的太阳能垃圾房是硬件基础,那么翠玉社区的流动志愿者队伍,就是软件上的有力保障了。

“流动志愿者由社区的社工、居民代表、社区党员代表组成,包括3个指导员和20个督导员共23人。”翠玉社区主任刘群告诉记者,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上门宣传和现场督导,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离不开他们。

记者了解到,每天早上7点到8点半和晚上6点到7点半,这两个大部分居民扔垃圾的时间段是志愿者开展日常工作的主要时间。每到这个时候,社区的两个垃圾房边上都会站着一位志愿者,负责提醒和指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几个月最是辛苦,那时候居民普遍比较不理解,也不支持垃圾分类工作,说都没人听的。没办法,我们只好亲身示范,把居民混装的垃圾一样样重新分过。”社区卫生主任张玉莲告诉记者,居民见志愿者那么辛苦地把他们乱扔的垃圾从垃圾桶里拣出来重新分类,都过意不去,渐渐的就都自觉配合了。

除了日常宣传工作,翠玉社区还会在每个月专门设计主题活动来宣传垃圾分类。

“一月是‘垃圾分类送温暖,指导手册进万家’宣传周;二月是社区元宵灯谜会,所有的题目都是和垃圾分类相关的;三月组织居民、志愿者通过影片学习国外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经验”;四月联合社区里的幼儿园举办‘大手拉小手,争做环保小先锋’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刘群介绍起社区的宣传工作来如数家珍,她觉得每个月的主题宣传活动因为形式活泼多样,居民在踊跃参与的同时也加强了垃圾分类的意识。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现在翠玉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率达到100%,准确率在85%以上。

最新相关